文档详情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pdf

发布:2017-06-14约3.38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补体系统 1) 概述 2) 补体的激活 3) 补体系统的调节 4)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5)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补体的发现:表明新鲜血清中有两种成分参与溶菌 : 一种是耐热的抗体, 另一种是不耐 热、能辅助和补充抗体溶菌作用的成分,称为补体(complement) 基本概念 补体是正常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表面的一组被激活后具有酶活性的 蛋白质,包含30 多种成分,称为补体系统。  补体大多是  球蛋白,少数是  及  球蛋白  自然条件下,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  对热不稳定,56℃、30 min 可灭活 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占血清总球蛋白10%, C3 含量最高  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 血浆中的补体成分主要由肝脏合成 (90% );炎症灶中,巨噬细胞为补体主要来源。 其它细胞也可以合成补体如:  C1 由肠上皮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 D 因子由脂肪组织产生 内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肾上皮细胞、生殖器官、角质形成细胞、肠道上皮细胞等 第二节 补体激活 补体级联(complement cascade)反应: 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活 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  主要参与成分:C1、C4、C2、C3 -C9 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激活物:抗原-抗体(IgMIgG3IgG1IgG2)复合物、C 反应蛋白、LPS、髓鞘脂和某些病毒 蛋白. 激活条件:  抗体Fc 段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  C1q 分子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球形亚蛋单位与抗体结合 关键酶: C1s C4b2a C4b2a3b C3 转化酶 C5 转化酶 旁路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 不经过C1、C4、C2 活化,直接激活C3,再顺序完成C5-C9 激活的过程。  主要参与成分:C3、C5-C9,B、D、P、H、I 因子、Mg2+等。  主要激活物质: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凝聚的IgA 及IgG4、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准备阶段:  自发产生的 C3b  经典途径产生的 C3b 关键酶:C3bBb C3bBb3b C3 转化酶 C5 转化酶 特点:  体内C3 自发水解成C3b,使替代途径处于准激活状态  替代途径能识别自己与非己  替代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放大机制 补体活化的 MBL 途径 主要激活物: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主要参与成分: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丝氨酸蛋白酶 (SP)、C2-9、Ca2+、Mg2+ 等 特点: 1、MBL 是一种钙依赖结合蛋白,在结构上与C1q 相似。 2、MBL 首先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BL 相关丝氨 酸蛋白酶(MASP)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  控制补体活化的启动;  补体活性片段的发生自发性衰变;  血浆和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补体调节蛋白通过控制级联酶促反应过程中酶活性和 MAC 组装等关键步骤而发挥调节作用。 一、调控经典途径C3 转化酶和C5 转化酶 1、C1 抑制物 (C1 inhibitor, C1INH) 2.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1,CR1) 广泛表达于红细胞及有核细胞表面,与 C4b 结合,阻断 C3 转化酶形成,也能促进 I 因子对C4b 的灭活作用。 3.C4 结合蛋白(C4 binding protein,C4bp) 4.衰变加速因子(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 5.膜辅助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MCP): DAF (CD55 )和 MCP(CD46) DAF 是经GPI 锚固于胞膜表面的75 kDa 糖蛋白,能够与C3b 结合并且降解C3/C5 转 化酶。 MCP 是一个分子量为56-66 kDa 的共二聚体膜蛋白,与DAF、CR1 和CR2 等具有同源 性。能够与C3b 和C4b 结合并使之被I 因子降解。 6. I 因子 二、调控旁路途径C3 转化酶和C5 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