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制式PPT教学课件.pptx
课题二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制式
一、城市地铁城市地铁通常采用专用线路,没有平面交叉。线路除修建在地下隧道外,部分修建在地面或高架桥上。一般采用双线,个别城市也有四线地铁情况,正线最大坡度一般为3‰,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300m(有的地铁为400m)。轨道较多采用焊接长钢轨,混凝土整体道床
1.普通地铁技术参数(1)最小运行时间间隔:2min;(2)每节车厢的乘客人数:280人:(按0.14m2/人计算);(3)每列车编组车厢节数:6?10节;(4)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送能力:50000?80000人;(5)时刻表速度:30?60km/h;(6)建设投资(包括车厢):16-19亿元/km。(7)运营费用:0.4亿元/(km?年)(8)最低经济运输量:12200人/(km?d)。
2.线性地铁技术参数(1)最小运行时间间隔:2min;(2)每节车厢的乘客人数:142人(按0.14m2/人计算);(3)每列车编组车厢节数:4?8节;(4)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送能力:17000?34000人;(5)时刻表速度:35km/h;(6)建设投资(包括车厢):13亿元/km;(7)运营费用:0.4亿元/(km?年);(8)最低经济运输量:12200人/(km?d)。
二、轻轨系统地面轻轨线路可分为无平面交叉的专用行车线路、有平面交叉的专用行车线路和与其他机动车辆共用行车线路三种类型。轻轨线路大多是双线,但支线、短程区间或道路用地较为紧张的地段也有设计为单线的情况。线路最大坡度可达8‰,最小曲线半径可达30m。轻轨车站按其运营功能划分为终点站、中间站和换乘站。车站的站台大多设计为低型,轻轨车辆定员一般在100人左右,轻轨车辆的最高速度可达60?80km/h。
轻轨技术参数(1)最小运行时间间隔:2min;(2)每节车厢的乘客人数:225人(按0.14m2/人计算);(3)每列车编组车厢节数:2?4节;(4)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送能力:6000?13000人;(5)时刻表速度:20?25km/h;(6)建设投资(包括车厢):2亿元/km及以下;(7)运营费用:720万元/(km?年);(8)最低经济运输量:2100人/(km?d)。
三、独轨铁路独轨交通系统的发展有近百年历史,现存最早的独轨铁路是德国乌帕塔尔市在1901?1903年间修建的一条约13km的悬挂式独轨铁路,牵引动力为电力驱动,该条轨道现仍在运营中。当时主要用于游乐,作为城市交通,由于其本身局限发展缓慢。
独轨技术参数(1)最小运行时间间隔:2min;(2)每节车厢的乘客人数:140人(按0.14m2/人计算);(3)每列车编组车厢节数:2?6节;(4)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送能力:8000?25000人;(5)时刻表速度:30km/h;(6)建设投资(包括车厢):4?9亿元/km;(7)运营费用:0.14亿元/(km?年);(8)最低经济运输量:4000人/(km?d)。
四、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线路长度通常在5?15km之间,以双线为主,但也有环形单线和网状线路。最大坡度可达7‰(有的可达‰),最小曲线半径可达10m(有的可达30m)。轨道多为混凝土高架结构,车辆在导轨上行驶,导向方式有中央凸型导向、中央内侧导向和两侧侧面导向三种。线路分岔是以混凝土轨道侧面分岔道岔的沉浮方式进行。
自动导向交通技术参数(1)最小运行时间间隔:2min;(2)每节车厢的乘客人数:70人(按0.14m2/人计算);(3)每列车编组车厢节数:4?12节;(4)每小时单向最大运送能力:8000?25000人;(5)时刻表速度:30km/h;(6)建设投资(包括车厢):4?9亿元/km;(7)运营费用:0.15亿元/(km?年)。
自动导向交通缺点(1)轮胎承重不如钢轨,故不适合运量太大的客运系统;(2)高速运营时会导致轮胎过热,所以实际速度不能太高,目前最大速度一般为60?70km/h;(3)轮胎运行阻力大于钢轨系统,故其能耗较钢轨系统要大;(4)股道干燥时,轮胎摩擦系数将3倍于钢轨,但潮湿时,与钢轨相差无多;(5)由于轮胎车辆由股道引导,其技术较钢轨铁路更复杂;(6)股道交叉与折返钢轨系统更复杂,所需时间也更多;(7)轮胎车辆由于需要1个导向轨,这使得车辆结构更为复杂。
五、市郊铁路系统市郊铁路的线路和轨道形式与常规的铁路形式相同。线路长度一般为40?80km,虽然市郊铁路的终点站可引入市中心区,但大多数车站仍在郊区。市郊运输的特点是装备重型化,其最高运行速度比干线铁路低,一般在120km/h左右,但起、制动加速度高于干线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