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地理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学年高中地理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2.教学年级和班级: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能力,理解工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思维水平。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工业发展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工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
2.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1.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机制。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分析特定工业的区位选择。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具体工业区位选择的实例,加深理解。
2.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互动,培养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直观展示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突破分析难点。
4.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与选择的掌握。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人教版必修2》地理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工业区位因素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实验器材:准备GIS软件或地图,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地图和笔记纸,确保学生能够自由交流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工业生产的基础知识,那么工业是如何分布的呢?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回答:工业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了解工业布局的规律。
二、新课讲授
1.老师讲解: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等。
a.自然因素:如土地、水源、气候、矿产资源等。
b.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政策等。
c.人文因素:如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
2.老师举例:以钢铁工业为例,分析其区位因素。
a.自然因素:靠近铁矿石、煤炭等矿产资源。
b.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靠近市场。
c.人文因素: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高。
3.老师讲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a.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b.方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GIS空间分析等。
4.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区位因素选择合适的工业布局?
三、课堂活动
1.老师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工业进行区位分析。
2.学生讨论: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所选工业的区位因素,提出区位选择方案。
3.小组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老师点评:对各小组的分析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巩固练习
1.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a.电子工业
b.纺织工业
c.化学工业
2.学生回答:各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所选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3.老师点评:对各小组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否。
五、总结与反思
1.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了解了工业布局的规律。
2.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对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白了工业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的工业布局情况,并分析其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六、板书设计
1.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
2.工业区位选择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
3.工业区位选择方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GIS空间分析
七、课后拓展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某地区的工业布局情况,并分析其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2.学生拓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工业布局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工业分布图:提供不同类型工业的分布图,如钢铁工业、电子工业、纺织工业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工业区位选择案例分析:收集国内外工业区位选择的成功案例,如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上海的浦东新区等,分析其区位因素和选择策略。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介绍GIS在工业区位分析中的应用,如利用GIS进行区域资源调查、环境评价、交通分析等。
-工业发展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