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3课时 商是几位数(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 北师大版.docx
第一单元第3课时商是几位数(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一单元第3课时商是几位数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数学下册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除法的基本概念,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商的位数学习,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数学关系。
3.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商的位数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4.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除法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商的位数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能够正确判断商的位数。
②掌握计算商的位数的方法,包括简单的除法运算和进位处理。
③能够灵活运用商的位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商品数量、分配物品等。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对商的位数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难以区分“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等不同情况。
②学生在处理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可能遇到进位困难,影响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③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能难以将除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
④学生可能对除法运算中的规律性认识不足,难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归纳出商的位数变化的规律。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商的位数的概念,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实践法:设计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商的位数的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除法计算过程,直观展示商的位数变化,提高学生的理解效率。
2.教学软件应用:使用数学教育软件进行互动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卡片:制作教学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上的例子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除法应用实例,如分蛋糕、分配礼物等,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
-提问:“当我们进行除法运算时,如何判断商的位数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是几位数”。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除法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回顾除法运算的过程。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24÷3=8,展示商是一位数的情况,并解释商的位数是由被除数和除数决定的。
-引入商的位数概念,通过比较不同除法算式的商,让学生观察和发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除法问题,如36÷4、15÷5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商的位数。
-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在除法运算中,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系列的除法练习题,包括一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集体展示部分学生的练习结果,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商的位数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等。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长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能力提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商的位数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判断商的位数。这种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面对更复杂的除法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
2.运算技能加强:学生在练习中熟练掌握了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处理进位和借位等技巧。这种技能的加强将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进行除法运算。
3.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将除法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购物找零、分配任务等。这种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商的位数变化规律,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