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6-分子间力与晶体结构071022总结.ppt

发布:2017-05-09约1.23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4 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得不同使卤素的沸点依次升高, 1873 荷兰 Van’t Hoff 1901 诺化学奖 共价键 150~500 kJ / mol 范德华力 几~几十 kJ / mol 对物质的熔点、沸点、表面张力等有影响。 7.4.1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偶极矩: (单位) 德拜 = 库仑 × 米 表示化学键或分子的极性 197页 表7.17 7.4.2 分子间力 1. 非极性分子 H-H H· 瞬时偶极: 色散力:瞬时偶极之间的引力。 2. 极性分子 固有偶极: 取向力:固有偶极之间的引力。 3. 诱导偶极 在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作用下 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 诱导力:固有偶极与诱导偶极之间的引力 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非-非 √ 非-极 √ √ 极-极 √ √ √ 一般分子间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因为以色散力为主 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表7. 18 解释 F2 Cl2 Br2 I2 气 气 液 固 问题 7.4.3 氢键 什么是氢键: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半径很小的原子 (N、O、F)直接相连时,共用电子对强烈 偏移,使氢原子几乎呈质子状态。该“氢原子” 与另一电负性大、半径小、且带有孤对电子的 N、O、F 原子产生的静电引力叫氢键。 2. 形成氢键的条件 N、O、F 与 H 直接相连 解释现象 乙醇CH3CH3OH沸点(78.5℃ )与 二甲醚 CH3OCH3的沸点(-23℃ )相差甚大 分子内氢键 7.5 晶体结构 (表7.19 201页) 7.5.1 离子晶体 离子键与电荷及半径的关系 原子晶体 金刚石、SiC、GaAs 分子晶体--干冰 金属晶体 不同晶体--201页 表7.19 硅酸盐 石墨 离子极化理论 “极化力” 的影响因素 电荷、半径、离子构型 “变形性” 的影响因素 负电荷、半径、离子构型 极化对氯化物水解的影响 极化对水合物酸碱性的影响 极化对难溶电介质溶解性的影响 * DNA中的氢键 石墨 氮化硼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