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感染性疾病-肝炎.pptx
病毒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肝炎
viralhepatitis
乙肝急性感染肝癌死亡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携带者痊愈肝硬化痊愈
壹你知道这样一组数据吗?贰多年来中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1/3以上的病例为病毒性肝炎,居各类传染病之首。叁我国现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万人,近肆年来每年新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例,据伍专家估计,实际发病人数还要多。
感染率达80%以上,约有9.7亿人已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1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持续近1年,波及人数达31万。2甲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世界上:有3亿人口受乙肝病毒感染,我国:1992至1995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
-
病理学第二章4植物病毒与类病毒(NXPowerLite).pptx
2植物病毒与类病毒公元10世纪(北宋),人工免疫预防天花(中国);添加标题1798,英国人EdwardJenner发明牛痘疫苗;添加标题1576荷兰人CharlesdeLieclase描述郁金香杂色;添加标题1886Mayer,传毒实验(TMV);添加标题1892Ivanovski(俄)发现TMV的致病因子能穿过细菌过滤器;添加标题1898Beijerinch(荷兰),病毒学之父,提出病原不是细菌,而是“可过滤性病毒”添加标题1935StanleyTMV蛋白结晶,获诺贝尔奖。添加标题2.1植物病毒
2植物病毒与类病毒2.1植物病毒1991年,Matthews将其定义为:病毒是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
-
疫苗生物技术全解析-疫苗研发与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pptx
疫苗生物技术全解析疫苗研发与生物技术的深度融合Presentername
Agenda生物学知识研发流程生物技术优势应用生物技术疫苗挑战生物技术疫苗研发疫苗研发生物技术
01.生物学知识研发流程生物学概念原理和疫苗研发流程步骤
细胞结构和功能探索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特点遗传与遗传变异解释遗传原理和遗传变异的影响免疫系统与应答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应答的机制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物学基本概念
疫苗研发的基本流程和步骤病原体选择和鉴定确定疫苗研发的目标病原体和特性O1抗原制备和纯化获得和纯化目标病原体的抗原O2疫苗制剂开发将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并制备疫苗O3疫苗研发流程步骤
02.生物技术优势应用
-
急诊科群体中毒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
急诊科群体中毒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场景一:事件报告与启动应急响应
-时间:上午10:00
-地点:急诊科护士站
-人物:分诊护士小李、急诊科主任张医生、护士长王护士
-事件:分诊护士小李接到120急救中心电话,称某学校有20名学生疑似食物中毒,预计20分钟后送达急诊科。小李迅速记录信息,包括中毒人数、大致症状(呕吐、腹痛、腹泻)等,并立即向急诊科主任张医生和护士长王护士报告。
-台词
-小李:“张主任、王护士长,120急救中心来电话,某学校有20名学生疑似食物中毒,预计20分钟后送到咱们急诊科。目前了解到学生们有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
-张医生:“好,小李你通知各小组做好准备。王护士长,咱们
-
急诊科群体中毒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docx
急诊科群体中毒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第一篇
角色:
1.总指挥:负责整个演练的统筹、协调和决策。
2.护士长:负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调度和安排,协助医生进行救治工作。
3.医生甲、医生乙:负责对中毒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4.护士A、护士B、护士C、护士D:执行医嘱,进行护理操作,如洗胃、输液等。
5.担架员甲、担架员乙:负责搬运患者。
6.信息员:负责收集和传递患者信息,与外界进行沟通。
7.后勤保障人员:负责提供物资支持和设备维护。
8.中毒患者若干
场景一:事件报告与启动应急预案
时间:上午9点
地点:急诊科值班室
信息员匆匆跑进值班室,神情紧张地向总指挥“刚刚接到电话,某学校发生疑似群
-
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docx
名目
1、事故类型和危害分析.......................................1
2、应急处置根本原则.........................................1
3、组织机构及职责...........................................1
3.1应急组织体系及领导小组................................1
3.2机构及人员职责.......................................2
3.3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职责...........
-
抗流感肠道代谢分子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ocx
抗流感肠道代谢分子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一、引言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其传播迅速且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对流感病毒研究的深入,寻找有效的抗流感药物和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作为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其代谢分子在抗流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抗流感肠道代谢分子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抗流感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流感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其感染后易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传统的抗流感药物虽然能缓解症状,但对病毒变异和耐药性的产生却难以应对。肠道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其代谢分子在抵抗流感病毒方面具
-
病虫害的疫情分析与预测.pptx
病虫害的疫情分析与预测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引言
病虫害疫情现状分析
病虫害预测模型和方法
病虫害疫情预测结果
应对策略和建议
研究结论与展望
contents
目
录
引言
01
病虫害的疫情分析与预测是农业和生态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旨在了解和预测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扩散规律,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病虫害的疫情分析与预测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统计学等,需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病虫害的疫情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发生、传播和扩散的内在机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意义
-
病虫害的病原与害虫特征.pptx
病虫害的病原与害虫特征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5
病原特征
害虫特征
病原与害虫关系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环境的影响
研究展望
contents
目
录
01
病原特征
真菌是常见的病原类型,通过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引起植物病害。
真菌
细菌也是常见的病原类型,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引起植物病害。
细菌
病毒是极小的病原,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通过侵染植物细胞进行繁殖,引起植物病害。
病毒
线虫是一种微小的蠕虫,通过刺吸植物汁液或寄生于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病害。
线虫
短期病原的生命周期较短,通常在几周到几个月内完成其生命周期。
短期病原
长期病原的生命周期较长,可以在数年或更长时
-
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ppt
HBV-M与HBVDNA关系?本科四川湖南解放军南方医院“大三阳”86.2﹡85.087.394.3893.4“小三阳”35.120.325.627.383.8“小二阳”40.727.648.838.5680.5抗HBc11.510.839.3抗HBs3.609.70三抗体阳5.01.110.0全阴04.0调查总例数14742828814838773*HBVDNA阳性率第62页,共8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HBsAg和HBeAg均阳性而HBVDNA阴性可能有以下原因:(1)干扰素或拉米夫定等治疗后病毒复制受抑制。(2)PCR所用引物相应的DNA序列发生突变,此引物与突变DNA不能配对
-
噬菌体展示技术.ppt
第1页,共1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什么是噬菌体展示是一项筛选技术,将外源多肽或蛋白与噬菌体的衣壳蛋白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展示在病毒颗粒的表面,而编码该融合子的DNA则位于病毒粒子内。表型————基因型展示肽————编码基因使大量多肽与其DNA编码序列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使各种靶分子(抗体、酶、细胞表面受体等)的多肽配体通过淘选得以快速鉴定简介第2页,共1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Landmarksofphagedisplay1985第一次发表噬菌体展示技术;展示多肽SmithGP.Science.1985;228:1315-71988噬菌质粒系统1990抗体片段的展示1993
-
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相关基因位点的深度解析与机制探究.docx
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相关基因位点的深度解析与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流感病毒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病原体,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峻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每年流感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其中重症病例约300-500万例,死亡病例约29-65万例。流感病毒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上,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流感病毒感染往往会导致更为严重的
-
抗菌肽AR2和AR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机制、特性与应用潜力.docx
抗菌肽AR2和AR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机制、特性与应用潜力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抗生素自被发现以来,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健康状况。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发出警告,耐药菌感染可能使现代医学的许多成就化为乌有,人类或将面临“后抗生素时代”,即普通感染和小伤都可能致命的困境。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耐药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不断攀升,到2050年,预计将有超390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性感染,其中死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人数增幅最大,高
-
胸腺肽α1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胸腺肽α1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2.57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在中国,HBV感染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约为7.18%,慢性HBV感染者众多。乙肝肝硬化是HBV感染的严重阶段,当病情进展到失代偿期时,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往往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腹水
-
乙型肝炎病毒载体介导APOBEC3C抗病毒作用及机制探究.docx
乙型肝炎病毒载体介导APOBEC3C抗病毒作用及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据统计,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慢性HBV感染者高达2.57亿。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尽管通过广泛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HBV感染率有所下降,但根据2024年全国乙肝普查结果,我国乙肝病毒(HBV)感染者仍达7500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86%。HBV感染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进一步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
-
大学生对乙肝严重程度及相关歧视的认知图景与影响因素解析.docx
大学生对乙肝严重程度及相关歧视的认知图景与影响因素解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2.54亿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因乙肝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55.5万人。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行为,如输血、共用剃须刀、牙刷等,都有可能成为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
在中国,乙肝流行情况尤为严峻。2024年全国乙肝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达7500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86%。尽管较199
-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结构解析与功能机制探究.docx
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结构解析与功能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流感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引发的健康威胁不容小觑。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依据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的差异,可被分为A、B、C、D四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Avirus)因其宿主范围广泛,不仅能够感染人类,还能在禽类、猪、马等多种动物中传播,故而备受关注。它是导致每年季节性流感以及偶发流感大流行的主要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会使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受到感染,进而引发约300-500万例严重病例,导
-
解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诱导Vero细胞凋亡机制:信号通路与调控因子的交互作用.docx
解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诱导Vero细胞凋亡机制:信号通路与调控因子的交互作用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Epidemic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自1971年在英国首次发现以来,PEDV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PEDV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其中新生仔猪的感染情况最为严重,死亡率可达90%-100%。感染猪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在我国,201
-
新型病毒的传播机制与防控策略-病毒学专家演讲.pptx
新型病毒的传播机制与防控策略病毒学专家演讲Presentername
Agenda个人防护与病毒防控已知的病毒防控策略新型病毒的传播途径介绍预防新型病毒感染方法传播机制与防控策略
01.个人防护与病毒防控新型病毒的传播机制与防控策略
选择合适口罩预防病毒正确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病毒传播风险保持社交距离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消灭潜在的病毒勤洗手保持卫生个人防护意识的重要性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参与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性配合筛查帮助及早发现潜在感染者接种疫苗增强抵抗力防病毒加强个人防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传播积极参与病毒防控
新型病毒变异情况病毒变异需调整防控,改进防控策略。病毒抗药性
-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多维度临床剖析与诊疗策略探究.docx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多维度临床剖析与诊疗策略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多器官系统的受损,包括皮肤、肾脏、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据统计,全球SLE的患病率为0.02%-0.2%,不同地区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9,且高发于育龄期女性。在我国,SLE的患病率约为0.07%,患者数量众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种由于造血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