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留置针试题附有答案.docx
静脉留置针试题附有答案
单项选择题
1.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时间为()
A.1-2天
B.2-3天
C.3-5天
D.5-7天
答案:C
分析: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易增加感染风险,过短则失去留置意义。
2.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静脉留置针()
A.需长期输液者
B.静脉穿刺困难者
C.小儿患者
D.血栓性静脉炎患者
答案:D
分析: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血管存在病变,使用留置针会加重局部炎症,不利于病情恢复,不适合使用。
3.静脉留置针封管时,封管液的量一般为()
A.1-2ml
B.2-3ml
C.3-5ml
D.5-10ml
答案:D
分析:封管液量一般为5-10ml,
-
2024年针灸学(正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docx
2024年针灸学(正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预祝考试顺利!
卷I
一.填空题(共20题)
1.患儿男,3岁,因“发热、咽痛2天”来诊。2天前患儿出现发热、咽痛,体温38.4℃,在家服药后未见明显好转,现高热,气急鼻煽,烦躁,昏迷,两目上视,四肢阵发性抽搐,苔薄黄,脉浮数。
此证型的最佳方药是
请看正确答案:A
银翘散加减
2.长强是临床治疗有关疾病的要穴。
其针灸操作方法是:
请看正确答案:C
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0寸
3.汗证分为外感风寒而无汗、慢性结核病盗汗、怔忡而汗、多汗伴腰膝酸冷。
外感风寒而无汗患者取穴宜选
请看正确答案:A
合谷
4.患者女,50岁,因“月经先后无
-
2024年针灸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docx
2024年针灸学(副高)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预祝考试顺利!
卷I
一.单选题(共30题)
1.某男,平素多思善疑,胆小怕事,现精神抑郁,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治疗应取()
A.内关、心俞、脾俞
B.神门、三阴交(sp6)、太冲
C.内关、太冲、神门
D.内关、心俞、太冲
E.神门、脾俞、太冲
请看正确答案:C
内关、太冲、神门
2.治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滑石常与哪味药物配伍()
A.石膏
B.香薷
C.藿香
D.甘草
E.佩兰
请看正确答案:D
甘草
3.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中均含有药物是
A.生姜、大枣
B.黄芩、半夏
C.半夏、生姜
D.柴胡、黄芩
E.大枣、人参
-
针灸学习题(附参考答案解析).docx
针灸学习题(附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
1.循行入上齿中的经脉是:
A、足太阳膀胱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足阳明胃经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2.胎位不正不包括
A、颜面位
B、枕前位
C、横位
D、枕后位
E、臀位
正确答案:D
3.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取列缺,属于:
-
艾箱灸的操作流程.docx
艾箱灸的操作流程
操作者:着装规范,洗手、查对、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评估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相关因素,既往史及心理状态,。
评估
禁忌症及对热的耐受情况,患者的合作程度、艾灸处皮肤
情况。
用物:艾条2根(分成六小段)、灸盒一个、酒精灯、打火机、抹手液,大小毛巾各一条。
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者准备
-
艾条灸法考核标准.docx
艾条灸法考核标准
考生姓名______所在科室__________主考老师___________考核日期___________
项目
项目得分
扣分细则
分值
实扣分
备注
操
作
前
操作者准备
5
着装不规范
未洗手
-3
-2
评估
4
未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未评估艾灸部位皮肤状况
未解释
-1
-1
-2
核对医嘱
2
未核对
-2
用物准备
10
少一件
放置乱
各-1
-1
操作过程
安全、舒适
8
未注意患者安全
未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4
-4
检查
5
未执行三查七对
-5
操作
35
取穴方法不正确
施灸方法不正确
艾条与皮肤距离不符合要求
施灸时间不合理
-
悬灸疗法试题及答案.doc
悬灸疗法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悬灸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
A.温和灸B.回旋灸C.瘢痕灸D.雀啄灸
答案:C
2.悬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一般为?
A.1-2厘米B.2-3厘米C.3-4厘米D.4-5厘米
答案:B
3.悬灸的主要材料是?
A.艾草B.薄荷C.丁香D.藿香
答案:A
4.以下哪个穴位不常用于悬灸保健?
A.足三里B.关元C.合谷D.少商
答案:D
5.悬灸治疗风寒感冒常选的穴位是?
A.肺俞B.肾俞C.肝俞D.心俞
答案:A
6.悬灸时感觉皮肤温热舒适但不灼痛,属于哪种灸法特点?
A.温和灸B.回旋灸C.雀啄灸D.直接灸
答案:A
7.悬灸治疗痛经,常选
-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pptx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目?录;火针疗法概述;定义与历史渊源;;温通双效机制:火针结合高温与针刺,同步实现艾灸温阳和毫针通络效果,对寒湿型皮肤病尤为有效。
穴位选择逻辑:面部痤疮取局部穴位,带状疱疹选气海穴,体现「近治取穴」与「循经取穴」结合原则。
禁忌症警示:高血压患者禁用因高温刺激可能引发血压波动,恶性肿瘤禁忌因可能加速癌细胞扩散。
操作关键点:烧针至白炽状态(800℃+)确保瞬间灭菌,进针速度>0.1秒减少灼痛感。
季节增效特点:三伏天治疗关节痛可借自然界阳气增强散寒效果,符合「冬病夏治」理论。
皮肤科优势:对肥厚性皮损(疣、痣)可直接气化病灶,较激光治疗更具经络调节作用。;火针治疗
-
火针疗法课件.pptx
火针疗法课件汇报人:2025-06-1
06火针疗法的研究与展望目录01火针疗法概述02火针操作方法与工具03常见疾病的火针治疗04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05火针与其他疗法的对比
01火针疗法概述
定义与历史渊源古老而独特的针灸技术传承与创新历史记载悠久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燔针”,是将针体烧红后快速刺入穴位或患处,结合温热刺激与针刺效应的传统中医外治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汉代《伤寒论》记载其用于发汗解表,唐代《千金要方》正式定名“火针”,明代《针灸大成》完善其操作规范。现代结合临床实践与科研,扩展了火针在皮肤病、痛症等领域的应用。
高温瞬间刺激可扩张局部血管,加速气血运行,化解瘀滞,适
-
中医拔罐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x
演讲人:xxx
20xx-03-20
中医拔罐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目录
CONTENCT
引言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拔罐技术与其他中医技术结合应用
拔罐技术临床疗效评估
拔罐技术安全性与风险控制
01
引言
拔罐技术定义
拔罐技术特点
拔罐技术,又称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它利用燃烧、抽吸等方法产生负压,使罐体吸附于皮肤表面,造成ju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
拔罐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适应症广泛等特点。它不仅能够单独使用,还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等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拔罐技术历史
拔罐技术具有悠久的历
-
针灸治疗肩痛临床应用规范.pptx
演讲人:
日期:
针灸治疗肩痛临床应用规范
CATALOGUE
目录
01
疾病与疗法概述
02
适应症与禁忌症
03
常用穴位系统
04
标准化操作流程
05
疗效评估体系
06
现代医学结合
01
疾病与疗法概述
软组织损伤
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拉伤、扭伤或炎症等。
01
退行性关节病
如肩周炎、肩袖损伤等,由于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疼痛。
02
神经源性疼痛
如颈椎病、神经根压迫等引起的肩痛。
03
内脏疾病反射
如心脏病、胆囊炎等内脏疾病引起的肩痛。
04
肩痛病因分类
针灸作用机理
疏通经络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肩痛的目的。
01
活血化瘀
针灸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血液
-
脑出血针灸治疗专题解析.pptx
脑出血针灸治疗专题解析演讲人:XXX日期:
123核心穴位体系针灸治疗原则疾病基础认知目录
456疗效评估体系临床操作规范分期治疗方案目录
01疾病基础认知
脑出血病理机制血管病变高血压血液成分异常其他因素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血管瘤等,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壁薄弱,易于破裂。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血液不易凝固,引起出血。长期高血压使脑动脉硬化加剧,血管壁变脆,易破裂出血。如情绪激动、用力过猛、气候变化等,可诱发脑出血。
临床表现分期急性期发病后数小时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恢复期后遗症期病情稳定后,进入恢
-
针灸特殊治疗介绍.pptx
演讲人:
日期:
针灸特殊治疗介绍
CATALOGUE
目录
01
治疗技术概述
02
传统特殊针法
03
现代创新疗法
04
适应症与禁忌症
05
操作标准化流程
06
临床实践场景
01
治疗技术概述
特殊针灸定义与分类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具刺激人体穴位,通过经络传导作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特殊针灸则是指在传统针灸基础上,采用独特的手法或器具进行治疗的针灸方法。
特殊针灸定义
特殊针灸包括多种类型,如拔罐、刮痧、梅花针、三棱针、火针、电针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治疗原理和适应症。
特殊针灸分类
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
起源与早期发展
现代传承与创新
古代文献
-
针灸治疗学失眠专题研究.pptx
针灸治疗学失眠专题研究演讲人:日期:
CONTENTS目录01失眠症概述02病因病机解析03针灸治疗体系04特色疗法集成05临床效果验证06实践注意事项
01失眠症概述
中医失眠定义与范畴01中医失眠定义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或入睡困难、时睡时醒,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02范畴失眠是中医神志病的一种,与心、肝、脾、肾等多个脏腑相关,涉及情志、饮食、劳逸等多种因素。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病率症状表现人群特征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失眠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老年人更为常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失眠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
-
针灸治疗疼痛讲解.pptx
演讲人:日期:针灸治疗疼痛讲解
CATALOGUE目录01针灸治疗概述02核心作用机制03常见疼痛治疗方案04临床操作规范05疗效评估体系06安全与注意事项
01针灸治疗概述
疼痛分类与适应症01疼痛分类根据疼痛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针灸对慢性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腰痛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02适应症针灸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和症状,尤其是疼痛领域。包括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关节痛、痛经等。
针灸作用机理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的通道。经络理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针灸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镇痛、抗炎、调节免
-
痹症针灸治疗.pptx
痹症针灸治疗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针灸治疗原理
诊断要点
痹症概述
目录
4
5
6
注意事项
治疗方案设计
常用穴位选择
目录
01
痹症概述
痹症定义与病理特征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出现肌肉、关节和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痹症定义
痹症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是痹症发生的重要外因,正气不足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因素。痹症病程缠绵,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病理特征
01
02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痹症的发生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以及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邪善行而数
-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应用与机制探讨.pptx
演讲人:
日期: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临床应用与机制探讨
CATALOGUE
目录
01
疾病概述
02
中医病因病机
03
针灸治疗方案
04
临床研究进展
05
作用机制探讨
06
注意事项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耳鸣耳聋定义与分类
耳鸣是指外界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而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响的一种主观感觉。
耳鸣定义
耳聋是指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
耳聋定义
耳鸣耳聋可按病因、病变部位、听力损失程度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分类情况
流行病学及危害性分析
01
流行病学情况
耳鸣耳聋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
-
耳穴治疗取穴.pptx
耳穴治疗取穴演讲人:XXX日期:
123常用穴位解析取穴方法基础理论目录
456临床实践案例适应症与禁忌操作技术规范目录
01基础理论
耳穴疗法发展源流01古代耳穴疗法起源古代中医通过观察耳廓形态和颜色诊断疾病,并在耳廓上进行治疗,形成了耳穴疗法的雏形。02现代耳穴疗法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耳穴疗法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耳穴电刺激、耳穴贴压等新型疗法。
全息医学理论基础全息理论全息理论认为,耳廓是人体全息缩影,全息信息在耳廓上有所体现,因此可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全身疾病。01神经调节理论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末梢,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02
耳廓
-
平衡针灸治疗技术体系.pptx
平衡针灸治疗技术体系
演讲人:XXX
日期:
1
2
3
适应症与禁忌症
核心治疗特点
理论基础与原理
目录
4
5
6
技术发展与展望
疗效评估体系
临床操作规范
目录
01
理论基础与原理
平衡针灸定义与起源
01
平衡针灸定义
平衡针灸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的现代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平衡针灸起源
平衡针灸起源于中医经典理论,结合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治疗体系。
经络学说关联机制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平衡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
-
针灸治疗筋伤.pptx
演讲人:
日期:
针灸治疗筋伤
CATALOGUE
目录
01
筋伤基础理论
02
针灸治疗原理
03
核心操作技术
04
临床治疗方案
05
疗效评估体系
06
风险控制规范
01
筋伤基础理论
筋伤定义与分类标准
01
筋伤定义
筋伤是指因外力作用导致的筋的损伤,包括筋膜、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损伤,通常伴随着疼痛和功能障碍。
02
筋伤分类标准
根据损伤性质,可将筋伤分为急性筋伤和慢性筋伤;根据损伤部位,可分为软组织损伤和骨与关节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筋伤。
中医经络学关联机制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筋伤与经络的淤堵有关。经络淤堵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