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颜九红教授91课件.pptx
主讲:颜九红教授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
1423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犯罪的成立条件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
1犯罪的成立条件是指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全部成立条件对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判断,是由客观(外部)到主观(内部)、由抽象到具体、由定型到非定型的逐层递进判断
行为成立犯罪,首先要有人的行为
犯罪首先必须是行为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到处罚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的原则是行为主义。必须坚持行为主义原则必须具有存在于外部的客观事实即作为人的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可能成立犯罪
不同法域的犯罪构成体系我国传统理论四要件平面耦合式: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双层次犯罪构成体系:实体层次(犯罪行
-
培养习艺型为罪犯将来回归社会谋生就业以技术培训为主生产产品.pptx
培养习艺型:目的:为罪犯将来回归社会、谋生就业。形式:以技术培训为主;生产产品为辅。
-
减刑减刑有两种情况一是刑种的减轻二是刑期的减轻99课件.pptx
减刑是指司法机关对于在刑罚执行期间具备了法定条件的罪犯,依照法定程序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项刑罚执行变更制度。;减刑的意义:;;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情形:;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立功表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有“立功表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2016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
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2016年11月14日);减刑工作程序;减刑工作程序;监狱提请减刑
-
虐待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吉林司法警官职业57课件.pptx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1.虐待罪的概念;虐待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进行殴打、冻饿、强迫进行过度劳动,限制人身自由、恐吓、侮辱、谩骂等手段,对其身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2.虐待罪的构成条件;2.虐待罪的构成条件;2.虐待罪的构成条件;2.虐待罪的构成条件;2.虐待罪的构成条件;3.虐待罪的认定与处罚;3.虐待罪的认定与处罚;《刑法》第260条:
“犯虐待罪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本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3.虐待罪的认定与处罚;虐待罪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49课件.pptx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是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的行为对象仅限于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或者独立生活能力低下的人。;行为主体是对上述人员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包括自然人与单位,如幼儿园、孤儿院、养老院等单位的工作人员等。虐待行为既包括一积极的方式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或者精神上的痛苦的行为,也包括以消极的方式不满足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生活需要的行为。
;刑法第260条之一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
-
年龄与责任能力刑法原理与实务49课件.pptx
刑法原理与实务教学团队年龄与责任能力刑法原理与实务
2法律条文第17条【刑事责任年龄】己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18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子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第17条之一【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18课件.pptx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本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以及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作为本罪对象的“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龄、有效证件号码、婚姻状况、工作单位、学历履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数据资料。
;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实行双罚制。
-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92课件.pptx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1、犯罪客观行为不相同。抢劫罪表现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而抢夺罪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财物,使他人来不及反抗;
2、犯罪客体不完全相同。抢劫罪不但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而抢夺罪则一般只侵犯了财产权利;
3、犯罪后果要求不同。抢劫罪对财物的数额没有要求,而构成抢夺罪要求抢夺的财物数额较大。根据司法解释,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
-
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74课件.pptx
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绑架罪与抢劫罪都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加害或威胁被害人,同样都有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目的。
(1)犯罪的手段不同,前者是绑架并控制他人后以加害被绑架人相威胁,要求被绑架人亲属或其他关系人给付财物,后者则是当场劫取财物;
(2)索取财物的时间、地点不同,前者是先有绑架行为,后有勒索财物行为,后者是当场劫取或强迫被害人交出财物;
(3)索取财物的数额
-
监狱学基础理论41课件.ppt
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监狱学基础理论第四章监狱的制度问题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录CONTENTS010203监狱制度含义监狱制度的构成监狱制度的应用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行刑监督制度行刑保障制度行刑基本制度第二节监狱制度的构成01TEXT03TEXT02TEXT三、行刑监督制度2009年1月28日,李荞明涉嫌因盗伐林木罪被刑事拘留,并羁押于晋宁县看守所第9号监室。2月12日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开始晋宁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称李荞明是由于其在放风期间与同监室狱友在看守所天井中玩“躲猫猫”游戏时,由于眼部被蒙而不慎撞到墙壁受伤。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网络上迅速发酵,网民纷纷质疑一群成年人在看守所中玩
-
刑事谅解书(模版).docx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2页
刑事谅解书
致:________(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被害人(谅解人)信息:
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住址:________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信息:
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住址:________
案件基本情况:
年____月____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________因(简述纠纷起因,如“琐事争执”),在________(地点)对本人实施了________(具体行为,如
-
诈骗罪答辩状.docx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2页
诈骗罪答辩状
答辩人:XXX(姓名),性别:X,年龄:XX岁,民族: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住址:XX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X。、被答辩人(指控机关):XXXX人民检察院
答辩事由:
针对XXXX年XX月XX日XXXX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答辩人提起的公诉,答辩人现依法提出答辩如下:
一、答辩人基本信息及案件背景答辩人XXX,系普通公民,从事XX行业,一贯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XXXX年XX月XX日,答辩人因涉嫌诈骗罪被XXXX公安局刑事拘留,后于XXXX年XX月XX日被批准逮捕。现答辩人就指控的
-
刑事谅解书(2024版).docx
第PAGE
第PAGE1页共NUMPAGES2页
刑事谅解书
刑事谅解书
刑事谅解书
本人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关于_________涉嫌盗窃一案,本人作为受害人,现对_________的行为表示谅解。
_____年_____月_____,本人遭受了盗窃的侵害,财物受到损失。然而,在案件发生后,__________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真诚地向我道歉,并积极采取措施弥补给我造成的损失。
__________已经主动归还了所盗窃的全部财物,并通过其他合理的方式对我的损失进行了赔偿。其表现出了极大的悔意和改正的决心。
盗窃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财产权益,更严重违背
-
刑事量刑基本方法及计算公式.docx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2页
刑事量刑基本方法及计算公式
一、刑事量刑基本方法:
量刑主要涉及三个步骤:确定量刑起点、基准刑和宣告刑。
第一步:确定量刑起点
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这是第一步。为了使刑事量刑统一,常见犯罪通常会有明确的量刑起点供参考。
比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中规定,聚众斗殴情节一般的,在一年至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三年至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多次聚众斗殴;(2)聚众斗殴双方人数超过十人、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3)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
-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培训与解读主讲人:2025.6202Xpowerpointdesign
CONTENTS目录0301020405总则解读销售与购买管理流向登记与信息管理处置、使用与运输管理信息发布与网络管理
01总则解读202Xpowerpointdesign20XX
本办法旨在加强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治安管理,防范治安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目的+明确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和处置等环节的治安管理均适用本办法,确保全链条监管。适用范围+制定目的与适用范围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法治理、
-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2025.6汇报人:
202X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培训与解读
目录CONTENTS规定概述01办案原则02立案与侦查03强制措施04移送审查起诉与执行05
PART-规定概述01PowerPointDesign----------------------------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权,防止随意性,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制定背景其首要目的是对《刑事诉讼法》涉及公安机关的原则规定进行具体化,从而保障公安机关全面、正确、有效地贯彻实施《刑事诉讼法》,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维护社会公
-
监门物防要求刑事执行专业教学10课件.ppt
监门物防要求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一、监门安全防控的物防要求根据《监狱建设标准》和司法部的相关规定,监狱大门内外应当划定警戒线,留有不少于10米的警戒隔离区域,警戒隔离区域应安装金属隔离网墙和蛇腹型刀刺网等防护装置。监狱大门作为监区人员出入的唯一通道,应分设通车和行人的大、小门。大门宜宽6米,高4.5米,大门内设二门,宜电动AB开闭,并具备A门和B门相互闭锁联动功能。通常情况下,AB门不能同时开启;应急状态下,AB门可以同锁或同开。刑事执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大门行车通道,应当安装防撞桩、破胎阻车器等防冲撞装置。防撞桩、破胎阻车器主要是设置行车障碍,防止罪犯驾车冲撞监狱大门快速
-
中国刑法论-刑法笔记.doc
上编刑法总论编
刑法学和刑法概述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刑法学的表达与研究方法
刑法的概念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具体些说,刑法就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以什么样的刑法惩罚的法律标准的总和。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标准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规、其他非刑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或刑法的规定等
刑法典,及具有统一体例、全面系统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单行刑事法规,及对某种或几种犯罪和刑法单独制定的刑事法律
其他非刑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
-
抢劫罪抢夺罪和盗窃罪的区别39课件.pptx
抢劫罪、抢夺罪和盗窃罪的区别
抢劫罪(刑法第263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夺罪(刑法第267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刑法第264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区别:抢劫罪的主体为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抢夺罪和盗窃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抢劫罪在犯罪过程中存在“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而抢夺罪和
-
抢劫罪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30课件.pptx
抢劫罪、绑架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敲诈勒索是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迫使被害人本人交出财物,而勒索钱财型绑架是以绑架他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并以杀伤、杀死被劫持者等方法,威胁被劫持人的亲友交出财物。正因为绑架罪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刑法将绑架罪归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之列,以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