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韭菜栽培技术规程.doc
PAGE2
大棚韭菜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韭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大棚建造、育苗、定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大棚韭菜的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3416.9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9部分:葱蒜类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宜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近3年~4年未种过百合科作物的壤土或沙壤土。
5品种选择
选用叶片肥厚、直立性好、生长速度快、分蘖力强、休眠期短、抗逆性强、风味浓郁的优良品种。
6大棚建造
采用钢材或钢管等材料支成拱形或屋脊状骨架的塑料大棚,跨度6m~15m,长度30m~60m,拱杆间距0.7m~0.8m,棚高2.0m~3.2m。采用优质0.15mmPEP膜覆盖,夏季覆盖防老化遮阳网,门头及卷帘通风处覆盖防虫网。
7育苗
7.1育苗时间
1月~3月育苗采用地热线加温和大棚保温,4月~5月育苗可直接露地建育苗床,6月~7月育苗利用早春茬蔬菜结束后的温室或大棚,揭除拱架上的四周棚膜,保留顶膜,并覆盖遮阳网降温。
7.2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应符合纯度≥92%,净度≥97%,发芽率≥85%,水分≤10%。
将种子置于40℃温水浸泡10h~12h,除去秕籽和杂质,清水洗净后用湿布包好,置于15℃~20℃的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待5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7.3基质和穴盘选择
选择蔬菜育苗专用基质,质量应符合NY/T2118的规定;穴盘选择128孔或220孔规格。
7.4播种
穴盘装满基质后,用专用器具打孔,孔眼直径1.5cm,深度1.0cm,每穴播10粒~15粒种子,播后覆盖基质,浇透水。
7.5苗期管理
出苗前覆膜保湿,并用小拱棚盖遮阳网;出苗后揭去薄膜;苗期生长适宜温度15℃~25℃,温度超过30℃时通风降温。苗期保持基质湿润,保持床面见干见湿。苗高10cm~12cm时,结合灌水追肥1次~2次,每次追施尿素5kg~10kg/667m2,定植前7天~10天,叶面棚施0.2%磷酸二氢钾1次。苗期要注意预防疫病、灰霉病。农药和肥料应符合GB/T8321和NY/T496的规定。
7.6成苗标准
苗龄60d~70d,苗高18cm~20cm,具有5片~6片真叶,根系紧密缠绕,形成完整根坨,无病虫害。
8定植
8.1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鸡粪、牛粪、羊粪等)3000kg/667m2、过磷酸钙50kg/667m2、硫酸钾30kg/667m2作基肥,深翻25~30cm,精整细耙。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规定。
筑畦宽1.0m~1.2m,畦高15cm~20cm,沟宽30cm~40cm。
8.2合理密植
定植行距30~40cm、穴距15~20cm,每穴栽25~30株。
8.3定植方法
苗高18cm~20cm时,剪去上面过长叶丛,定植后覆土3cm~4cm,以不埋住叶片与叶鞘的连接处为宜,定植后浇足水,隔4d~5d浇一次缓苗水。
9栽培管理
9.1田间管理
定植后4d~5d浇一次缓苗水,新叶发出后浇1次缓苗水,并及时中耕除草,促进根系发育,以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忌田间积水,入夏后气温升高,韭菜生长量小,应适量浇水。9~10月天气凉爽,韭菜生长快,应增加肥水供应,10d左右浇1次水,并结合浇水追施尿素7~10kg/667m2,共追肥2~3次。10月下旬后停止追肥浇水。
9.2扣棚
10月下旬后停止追肥浇水。扣棚前割掉老非菜,浇一次透水,每667m2追施三元复合肥20kg~25kg或腐熟人粪尿1500kg/667m2,随后浇水。地面稍干后选无风晴天扣棚覆膜。
9.3扣棚后管理
9.3.1温度管理
扣膜后,日天棚内温度保持15℃~20℃、夜间不低于5℃,气温较高时放风降温。植株长有7片~9片叶时开始收割,收割后不通风,待新叶长到9cm~12cm高、棚温超过25℃以上时放风。
9.3.2肥水管理
扣棚后一般不浇水,头刀韭菜收割前5d~7d浇1次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