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大棚栽培技术规程.docx
1
DB53/TXXXX-2022
辣木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辣木(MoringaoleiferaLam.)大棚栽培的选址、建棚与作床、基质、播种、栽培管理、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辣木大棚栽培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7农用塑料棚装配式钢管骨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选址
4.1气候条件
选择年平均气温18℃~22℃,最冷月平均温度≥10℃,极端最低温≥-2℃,≥10℃活动积温≥6000℃,年平均降雨量600mm~13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0%的气候条件。
4.2地块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渠系配套的平缓地块,环境条件符合NY/T5010。
4.3立地条件
适宜在海拔<1250m,砖红壤、红壤,避风无涝的地区种植。
5建棚与作床
5.1建棚
2
DB53/TXXXX—XXXX
大棚建设规模根据地形、地势而定,每个连栋大棚面积为0.2hm2~0.4hm2,跨度7m~8m,中高4m,肩高3m;建棚方法和材料符合NY/T7的要求。
5.2作床
棚内取出原耕作表土,用砖或石棉瓦等材料筑成长方形栽培床,长根据地形而定,宽100cm~120cm,高45cm~50cm,步道宽50cm~60cm。
6基质
6.1基质材料
有机基质宜选用透水透气性好、腐熟的锯末、谷壳、甘蔗渣、坚果类外果皮以及经粉碎的树皮、桔干,无机基质选用粗河沙或陶砾。
6.2基质配比
按3∶1体积比,把有机基质、无机基质充分混合均匀。
6.3基质消毒
采用广谱性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按每3kg~4kg/667m2用药量,兑水稀释,均匀喷洒在基质上,翻拌均匀后覆盖塑料薄膜,四周压实。30d后掀膜待用。
6.4基质添加
栽培床先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消毒1次~2次,后填入45cm厚的基质,自然损耗的基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添加新基质一次。
7播种
7.1品种选择
选择多油辣木(MoringaoleiferaLam)及其品种PKM1。
7.2种子预处理
用800倍~1000倍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浸种,当年采收种子浸泡2h~3h,保存1年种子浸泡5h~6h。
7.3播种
全年均可播种,将种子直接播入基质中,每穴点播1粒~2粒,深度2cm,株距30cm×30cm或40cm×40cm。
8栽培管理
8.1温度调控
3
DB53/TXXXX-2022
适宜温度25℃~35℃,高于40℃时,掀起四周塑料膜通风,喷水降温。低于15℃时,四周用塑料薄膜密封保温。
8.2浇水
播种后一周内,适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
8.3施肥
8.3.1基肥
结合每年添加基质,将有机肥和基质充分拌匀,撒在栽培床表面。有机肥用量300kg/667m2。
8.3.2追肥
采收嫩梢或叶片后进行追肥,撒施复合肥(N-P2O5-K2O=18-18-18),肥料用量10g/m2,每年施4次,肥料使用符合NY/T394。
8.3.3叶面肥
当嫩梢抽发5cm,喷施叶面肥0.1%~0.3%尿素,每月1次。
8.4整形修剪
辣木高度80cm~90cm时,在离栽培基质面70cm处进行打顶定干;在50cm处对新发枝进行修剪,保留一级枝条。
8.5有害生物防控
8.5.1农业防治
加强树体管理,通过采收和修剪除去细、弱枝,增加植株通透性。疏除病虫枝、叶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传染源。
8.5.2物理防治
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悬挂3套~5套/667m2;黄板诱杀粉虱、蚜虫,悬挂30块/667m2,悬挂高度以高出植株20cm为宜;剪除病虫枝、叶,加强管理。
8.5.3药剂防治
根腐病、枝条回枯病、红蜘蛛、蚜虫等发生初期用药,每7d喷药1次,连喷2次~3次,不同药剂交替使用。药剂使用方法见附录A,农药使用符合NY/T393。
9采收
9.1嫩梢采收
当新梢长到50cm以上,采摘1芽3叶的嫩枝,宜在清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采收。
9.2成熟叶采收
4
DB53/TXXXX—XXXX
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