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扦插繁育技术规程.docx
1
辣木扦插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叶用辣木扦插繁育的相关技术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采穗圃营建、扦插母本选择、扦插育苗、苗木出圃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境内叶用辣木扦插繁育技术规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1育苗技术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LY/T3006辣木籽质量等级
LY/T3050辣木栽培技术规程
NY/T3201辣木生产技术规程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打顶pinching
植株截杆修剪、定型。
4采穗圃营
4.1材料选择
符合LY/T3006的要求,选择质量等级Ⅰ、Ⅱ的辣木籽作为建圃材料。
4.2圃地选择
宜选择年均温18℃以上、阳光充足、土壤疏松、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地段建园。园区选择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
4.3整地
平底起垄,垄高30cm,垄宽80cm,垄间距20cm,挖宽为50cm、深为60cm种植沟,种植沟施用有机肥或牛粪肥3000kg/km2,施钙镁磷肥2500kg/km2,覆5cm~10cm表土。参照LY/T3050的相关内容。
2
4.4育苗
4.4.1预处理
4.4.1.1辣木籽播种前用稀释1000倍多菌灵浸泡8h。
4.4.1.2育苗基质以黄表土:泥炭土:椰糠按体积比2:1:1混合配置后,装入直径6cm~8cm,深度12cm~15cm的无纺布育苗袋中,沙床及育苗袋在播种前两天用浓度为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使用药液量为5kg/m2~10kg/m2。
4.4.2细沙催芽、育苗与移栽
4.4.2.1在培养箱中使用细沙催芽,播种时间在1~3月为宜,培养温度30℃,湿度40%~50%。辣木籽萌发后即可移栽,保证根长短于3cm,防止断根。移栽至营养袋中,淋透水,并用1000倍多菌灵进行消毒。
4.4.2.2苗期管理控制土壤水分在30%~40%为宜,不易过湿,可适度干燥,每周交替使用杀菌剂如多菌灵、低毒杀虫剂如阿维菌素等预防幼苗茎斑病、小菜蛾等。
4.4.2.3选择高20cm~30cm的健壮种苗进行移栽至采穗圃中。移栽时间在3~5月份为宜,移栽株距80cm,行距1.2m。如在6~10月份进行移栽,需加遮阴网。移栽后淋透定根水。
4.4.2.4苗床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可参照GB6001相关内容执行。
4.5采穗圃管理
移栽后施肥、管理参照LY/T3050中叶用生产园进行。
5扦插母本选择
5.1第1次筛选
移栽后至第一次打顶前,每个月查看采穗圃生长情况,按下表选择优势植株进行标记,待70%的标志植株主茎离地20cm处直径达到3cm时,在70cm~80cm处进行第一次打顶,截杆修剪后保留3~4个健壮的新梢作为一级分枝。见表1。
表1母本选择标准
移栽时间
植株高度
离地20cm处茎径
第1个月
≥40cm
≥8mm
第2个月
≥60cm
≥12mm
第3个月
≥80cm
≥16mm
第4个月
≥90cm
≥20mm
5.2第2次筛选
5.2.1待标记植株中70%一级枝枝长>100cm时,进行第二次截杆,保留枝条长40cm~60cm。待二级大部分出现枝木质化且距离一级枝10cm处茎粗>2cm,可进行第2次筛选优势植株。
5.2.2选择一级枝数≥3条,二级枝数≥2.5×一级枝数条的植株即为扦插母本。5.2.3清理弱势植物。
3
6扦插育苗
6.1扦插苗圃建设
在育苗大棚中,用砖砌建立长4m、宽1.2m、深30cm~35cm的苗床,以纯椰糠为基质填平,基质厚度约25cm,扦插前两天用浓度为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使用药液量为5kg/m2~10kg/m2。
6.2取穗
除下雨天外,均可进行截杆取穗。截取直径2cm~4cm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枝条长度30cm~40cm,上端平截,下端斜口,上切口离第1个芽点2cm~4cm,上端用黑膜覆膜,保证切口附近表皮完整,无撕裂。
6.3扦插前处理准
穗条使用稀释1000倍多菌灵浸泡1h,之后使用50ppm的吲哚丁酸或50ppm~100ppm的萘乙酸浸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