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治疗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共识
1
l UC是结肠粘膜连续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 变累及直肠,并向结肠近端连续性进展,通常 在活检中不可见肉芽肿。 UC具有复发与缓解 交替的临床过程。
定义
2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
l 临床表现
l 实验室检查
l 影像学检查
l 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
l 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
l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 行内镜和病理组织学复查。
3
诊断标准
l 多见于20-49岁青壮年,男女比例相当;
l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 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l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l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l 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 相鉴别 。
4
临床表现
l 关节损伤(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
l 皮肤黏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 疽性脓皮病);
l 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
l 肝胆疾病(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胆石症等);
l 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5
肠外表现
l 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l 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l 轻度炎症:红斑、黏膜充血和血管纹理消失;
l 中度炎症: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
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
性出血);
l 重度炎症: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
l 缓解期可见正常黏膜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假性息肉形
成,或瘢痕样改变。病程较长的患者,黏膜萎缩可导
致结肠袋形态消失、肠腔狭窄,以及炎(假)性息肉。
肠镜检查
6
黏膜活检:多段、多点取材
活 动 期
l 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 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即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
l 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 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
l 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7
缓 解 期
l 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
l 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 性细胞浸润减少;
l 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 缩,可见帕内特细胞(Panethcell) 化生 ( 结肠 脾曲以远 )
8
黏膜活检:多段、多点取材
l 活检病变符合上述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结合 临床,可报告符合UC病理改变。
l 隐窝基底部浆细胞增多被认为是UC最早的光 学显微镜下特征,且预测价值高 。
l 在内镜下缓解的病例,其组织学炎症可能持续 存在,并且与不良结局相关。
黏膜活检
9
l 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l 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改变,肠壁有多发 性小充盈缺损;
l 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钡剂灌肠检查
10
l 大体和组织学改变见上述UC的特点。
l 手术标本见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肌层 及浆膜侧一般不受累。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11
排除其他疾病,按下列要点诊断:
l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 查;
l 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 床拟诊;
l 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 学特征者,可以确诊;
l 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 不典型者,暂不确诊 UC ,应予密切随访。
12
诊断要点
l UC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 定治疗方案。
疾病评估
13
可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
l 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该类型在鉴 别诊断中应予特别注意,亦涉及缓解后如何进 行维持治疗的考虑。
l 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临床 上最常见。
临床类型
14
推荐采用蒙特利尔分型,特别有助于癌变危险 性的估计和监测策略的制定,亦有助于治疗方
15
病变范围
l
案的选择。
活动期疾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疾病活动性的严重程度
评分多用于疗效评估(见后) **
**改良Mayo
16
l 中毒性巨结肠
l 肠穿孔
l 下消化道大出血
l 上皮内瘤变以及癌变
并发症
17
l 急性感染性肠炎 各种细菌感染,如志贺菌、 空肠弯曲杆菌、沙门菌、产气单胞菌、大肠埃 希菌、耶尔森菌等。常有流行病学特点(如不 洁食物史或疫区接触史),急性起病常伴发热 和腹痛,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数天至1周,一 般不超过6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粪便检 出病原体可确诊。
18
鉴别诊断
l 阿米巴肠病 有流行病学特征,果酱样粪便, 结肠镜下见溃疡较深、边缘潜行,间以外观正 常的黏膜,确诊有赖于粪便或组织中找到病原 体,非流行区患者血清阿米巴抗体阳性有助于 诊断。高度疑诊病例采用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