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古诗鉴赏之咏物诗送别诗年小升初高效衔接课件.pptx
古诗鉴赏
01咏物诗02送别诗目录
咏物诗01
咏物诗概念: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相关练习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墨梅”指的是()A用水墨画成的梅花B.黑色的梅花A;
(2)这首诗其实是王冕为自己画的《墨梅图》题写的,诗人借王羲之洗砚池的典故一用,因同姓王,所以称自己所画的梅花为“”,朵朵盛开的淡墨色花儿正是池头梅树吸收了水中的墨色而染成的,极其自然,巧妙地将画中的墨梅与池边的梅花合而为一。我家洗砚池头树(3)这黑梅颜色如此浅淡,貌不惊人,它得不到人们的,它也不需要别人的。但它们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怒放,默默地散发着股股清香,让它弥漫在。夸奖;赞美;天地之间(4)“乾坤”读音,意思是。“满”意思是。一个“满”字,写出了画中的墨香与梅花的特点。qiánkūn;天地;充满;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解释词语,完成练习①千锤万凿“锤”意思是,“凿”读音,为的意思。“千锤万凿”指:石灰石为了走出深山,要经历被铁锤凿子等无数次的敲打、锤击、开凿,身体要忍受着无数次重击以致破碎的痛苦。①捶打;záo;无数次用锤子打击;②烈火焚烧“焚”读音,“焚”即的意思。青黑色的石灰石在窑炉里要忍受着难耐的高温、令自己难以忍受的痛苦。②fén;烧;
③粉身碎骨“身”“骨”即。“粉”“碎”的意思是。由石头变成粉末,要经历撕裂、无法想象的痛苦。③身体;变成碎块粉末。(2)在难以承受的前熬与磨难面前,石灰是如何面对的?请将诗中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并解释意思。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一样;浑不怕;完全不怕;
(3)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本受难以想象的前敖,为的是什么?用波浪线在诗中画出相应的诗句。(3)要留清白在人间;(4)诗人从小就怀有远大抱负,借石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将其作为自己一生都为之努力的座右铭,这样的写法叫_。(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概念: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