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鉴赏》-公开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咏物诗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托物言志:就是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咏物诗的分类 ⑴描摹情态类: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⑵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⑶咏物抒怀类 ⑷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⑸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赏析:梅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环境特点:“墙角”,说明“梅”生长的环境极为偏僻,地位卑微,无人赏识和眷顾,但依然凌寒开放。 自身特点:梅不畏严寒,不畏孤独和寂寞,不向严寒低头,不向风雪弯腰,坚韧,倔强,刚强,高洁。 用意:从字面上看,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物: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入云霄,人们才说它高。 志:赞美小松树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出众的才能,讽刺那些没有见识摧残人才的人。 《唐诗宋词选读》中代表作家作品: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陆游《卜算子·咏梅》 1(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 2(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3(提示:(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 (?对比赏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怎么读“咏物言志诗”? 1、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形神兼备)。 2、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或抒发的感叹,即诗人在景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3、写作技巧或托物言志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指导学生结合非常学案57页9题理解《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答题技巧总结: ⑴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⑶答题模式: ①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②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③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④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提示: 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