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798》-公开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牡丹? 芍药 妖无格 芙蕖 净少情 拓展阅读: 牡 丹 唐 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 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 果成无语自成阴? 此诗立意恰与刘禹锡〈〈赏牡丹〉〉相反,请就此发表看法,并有条理的陈述你的理由。 * *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初步感知: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形象特点: 思想内容: 手法: 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托物言志 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不同流合污; 保持闲适,不慕富贵; 隐喻自己怀才不遇,不胜悲凄; 表达坚贞高洁,不怕打击挫折的情操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实战演练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池 鹤 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小 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