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课件_第五章 第二节.ppt
第二节班级文化的营造
主要内容:班级文化营造的目标:和谐班级文化营造的内容:丰富班级文化营造的途径:多样思考和讨论当前小学班级文化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学校的“评比”而“被迫”营造班级文化。将班级文化营造理解为表面化的班级墙壁布置。学习和竞争成为班级文化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小学班主任应营造出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如何营造?一、班级文化营造的目标:和谐(一)以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班级文化营造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班主任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追求时尚或迎合外力而营造班级文化,另一方面,班主任营造的班级文化不能只注重当前的学习,尤其不能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长远影响的价值和信念的树立。(二)班级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的和谐 当班级的内隐文化和外显文化发生冲突时,它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并且是消极的。内外文化的和谐应是班级文化营造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三)班级文化与小学生年龄特征的和谐小学班级所营造的班级文化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后喻时代”,班主任更应相信、尊重和发挥小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共同创建班级文化。(四)班级文化与学生家长价值和信念的和谐 班级文化既在很大程度上受班主任价值和信念的决定,也会受到学生家长价值和信念的极大制约。班级文化与学生家长价值和信念的和谐,才能更快地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二、班级文化营造的内容:丰富 班级所营造出的文化应是丰富的。它不仅要包括学习文化,还应包括交往文化、休闲和娱乐文化等。(一)学习文化 在营造班级学习文化过程中,班主任要改变过去过于偏重竞争意识、功利价值观的现象,努力营造出自信、主动、合作的班级文化氛围。(二)交往文化1.学生与长辈的交往文化。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爱的交往关系,同时要将这种观念渗透给家长。而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懂得理解、尊重老师和家长,让学生学会感恩。 2.学生同伴交往文化。小学生会复制班主任的歧视,因此班主任对班级每一位学生应一视同仁,并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平等、友爱、互助的交往关系。(三)休闲娱乐文化 班主任要敏感地观察学生的休闲娱乐活动,避免社会的不良影响,养成学生健康的休闲和娱乐方式,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三、班级文化营造的途径:多样(一)告知1.班主任宣讲。2.宣传阵地。(二)组织讨论 班主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对班级目标、班规、社会时事、班级不良行为现象等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辨析中深入理解和领会价值和信念。(三)树立榜样 榜样是某种价值和信念鲜活而生动的体现,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榜样可以有以下几种:1.班主任以身示范。2.学生榜样。3.社会人物榜样。 (四)设计文化符号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们设计班徽、班旗、班歌、班级口号(班训)等凝结着班级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符号,培养班级共同语言。(五)仪式仪式是一种程式化的、重复性的活动。班主任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仪式,使学生在庄重的仪式熏陶中,认同和体现班级共同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