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第五章第二节[精].ppt

发布:2017-01-15约4.88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不同流派的社会化理论 一、文化的角度(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 人的社会化的文化角度,是指把个人的社会化看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递和延续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指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 文化人类学把人的社会化称作“文化濡化”或“文化熏染”。 (一)文化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 玛格丽特.米德的文化决定人格论 文化为个体提供社会化的规范。 文化培养人们身份、地位的认同、以成为特定的社会角色。 文化造就人的心理和人格模式。 玛格丽特“来自南海”的研究 《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 《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1930)、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 《来自南海》开创了美国文化人类学新的研究模式,即针对一个问题去进行田野工作。 《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 “青春期问题” 与文化 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和霍林伍思二人都主张青春期心理变化是由遗传决定的生理因素引起的,具有生物学上的普遍性。米德希望弄清楚,使美国青少年骚动不安的青春期危机在原始文化中是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 为了证明这个问题,玛格丽特·米德在萨摩亚住了九个月,在三个毗邻的小村庄研究了50个少女。发现,对萨摩亚的少女而言,青春期并不是一段困难动荡的时期,在心理上也没有出现危机和突变。 米德认为,造成这些少女能轻松度过青春期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整个萨摩亚社会洋溢着的那种普遍的随和性。萨摩亚人对周围的事情都缺乏深刻的感受,也不会将全部感情或者情绪完全投入进去。 萨摩亚社会对每个人提供的选择完全不同于现代西方社会,这些选择包括宗教信仰、道德标准、群体归属、婚姻对象以及职业选择等。而萨摩亚只提供单一的选择,同时也没有选择的社会压力。 萨摩亚人也没有人患精神病。 以往我们归诸于人类本性的东西,绝大多数不过是我们对于生活其中的文明是加给自己的各种限制的一种反应。 —玛格丽特.米德 (二)社会性别和性别社会化 女人与男人的行为差异多大程度上是由生物性差别造成的呢? 有些学者认为人类生物学的各个方面——激素、染色体等——是形成男女先天行为差异的原因。 生物性别的差异不是由生物学决定的,而是文化的产物。 通过因为是男性和女性而期待有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人类群体把男孩和女孩引向生活中不同的方向。 我们都出生在一个“男性”和“女性”为重要符号的社会之中。从童年开始,女孩和男孩就被按照性别分开,他们学习不同的观念,对男孩和女孩应该如何行事有不同的期待。 家庭中的性别信息: 来自同辈群体的性别信息: 大众媒体的性别信息: 广告、电视、电影、电子游戏中的形象强化了社会性别角色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1935)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考察了新几内亚上分别居住于山地、河岸和湖边的三个原始部落。 阿拉佩什族(温柔顺从)男女皆像现代社会中的“女性”。 蒙杜古马族(冷酷、攻击)男女皆像现代社会中的“男性”。 德昌布利族(男依赖、女统治)男女性格与现代社会中的男女对调 居住在百里方圆之内,但在文化和气质上有显著差异。 两性人格特征的许多方面(虽不是全部方面)极少与性别差异本身有关,就像社会在一定时期所规定的男女的服饰、举止等与生理性别无关一样。 ——玛格丽特.米德 生理差别不能说明两性人格的差异,应当从文化人手,文化对个人气质或人格的影响首先是从婴儿开始的。 按照她的观点,两性人格差异是由社会文化所致,所谓的“男子气”和“女人气”都是可以改变的 不同文化成员间的差异,如同处于同一个文化内的个体间差异一样,可以完全归因于作用不同的社会条件。尤其个体发育早期的条件作用特别重要,而该作用又是文化机制所决定的。 ——玛格丽特.米德 现代社会的“男女兼性心理”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桑德拉. 贝姆 原来的两性角色的“互化”和“趋同” (三)社会个性(社会人格)与国民性(民族性) 社会个性(社会人格、众数人格) 是指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 文化在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所致。 当我们把群体视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时,这种社会个性就是国民性(民族性) 国民刻板印象 根据某一民族成员的心理或行为特征形成的对民族群体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民族或国民刻板印象。 国民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但和其他刻板印象一样,也具有十分稳定和强烈的情绪色彩。由于它的内容通常缺乏理性依据,因此,国民刻板印象往往会发展为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 笑话 一位美国老教授带了几位不同民族的研究生,暑假前以“象”为论题组织他们每人写篇文章,暑假结束后,英国学生交上来的文章为《猎象记》,法国学生交上来的题目是《大象罗曼史》,德国学生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