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驱动桥-第二节差速器..doc

发布:2017-01-27约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驱动桥 §5.2差速器 类型:▲普通差速器;抗滑差速器。▲轮间差速器;轴间差速器(多轴驱动车用) 普通差速器——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 组成: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摩擦垫片等。 行星齿轮轴:十字轴——4个行星轮;一字轴——两个行星轮(桥车多用)。 ▲动力传递路线:从动锥齿轮→差速器壳→十字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半轴→驱动车轮。 设:差速器壳角速度为ωo 无差速时(行星轮无自转,只作公转) 对行星轮A、B、C、三点,v相等,v =ωor 则 ω1=ω2=ωo 差速时 (行星轮自转+公转) A点:行星轮使半轴齿轮转速加快; B点:行星轮使半轴齿轮转速减慢。 加快或减慢的量:ω4r 故,半轴齿轮啮合点A的圆周速度 ω1r = ωor + ω4r ① 半轴齿轮啮合点B的圆周速度 ω2r = ωor - ω4r ② ①+ ②: ω1r + ω2r = 2ωor ω1+ ω2 = 2ωo n1 + n2 = 2no 即为差速器运动特性方程 可见:●n1 = n2 = no ,车直线行驶; ●若n1 = 0(一侧车轮不动),n2 = 2no; ●no = 0时,n1 = - n2 ,(支起驱动桥,使一则车轮旋转,另一侧车轮会同速反转) ●右转弯时, n1> no> n2 转矩分配 设:差速器壳上作用转矩为Mo ,由Mo作用到十字轴的圆周P. P= Mo /r 两半轴齿轮转矩:M1和M2 无差速时 行星轮对两半轴齿轮作用力分别为Q1、Q2 . 则 Q1 = Q2 P = Q1 + Q2 那么 Q1 = Q2 = P/2 = Mo /(2r) M1 = Q1 r = Mo / 2 M2 = Q2 r = Mo / 2 即 M1 = M2 = Mo / 2 可见,无差速时 Mo 均分与两半轴齿轮。 差速时 两半轴齿轮端面摩擦力矩相等均为 Mbm,方向相反。 行星轮自转与十字轴产生内摩擦力矩MT4,MT4作用于两半轴齿轮上产生作用力F1、F2,方向相反。 F1 = F2 对于行星轮,受到半轴齿轮反作用力大小与F1、F2分别相等,方向相反。那么,F1r4 + F2r4 =MT4 2F1r4 = MT4 则 F1 = F2 = MT4 /(2r4) 此时 M1 =(Q1- F1 )r - Mbm=Q1r - F1 r -Mbm = Mo / 2 -1/2[ MT4 r/r4 + 2Mbm] (a) M2 =(Q2 + F2 )r + Mbm=Q2r + F2 r +Mbm = Mo / 2 + 1/2[ MT4 r/r4 + 2Mbm] (b) 式中, MT4 r/r4——行星齿轮的内摩擦力矩作用到两半轴齿轮上的力矩; 2Mbm——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相对摩擦的总摩擦力矩。 以 MT = MT4 r/r4 + 2Mbm 有 ▲ M1 = 1/2(Mo - MT) ▲ M2 = 1/2(Mo + MT) MT ——差速器总的内摩擦力矩。其包括行星齿轮部分和半轴齿轮部分。无差速时MT =0. 小结:无差速时, M1 =M2 =MO/2, MT =0; n1 = n2 = nO 有差速时, M1 = 1/2(Mo - MT) M2 = 1/2(Mo + MT) M2 > M1 M1 +M2 =Mo n1> no> n2 ▲锁止系数K——反映内摩擦力矩大小。 K=(M2 - M1)/MO =MT/MO ▲转矩分配系数Kb Kb = M2/M1 ▲ Kb与K关系: Kb = M2/M1=(1+K)/(1-K) 对于普通差速器,K=0.05~0.15,即MT很小, Kb = 1.1~1.4,M2 - M1 差值不大。 所以无论有、无差速 , M1≈ M2 = MO/2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