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露地豆角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深度研究.docx
提升露地豆角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深度研究
豆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蔬菜类产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现阶段随着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蔬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长,豆角已经成为蔬菜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蔬菜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优质豆角的实际需求,各个地区都在不断加强豆角高产种植技术的深度研究和科研攻关。豆角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露地栽培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也是农民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在露地豆角栽培管理过程中,为了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应该加强对高产种植技术的有效研究和深入推广,并在种植环节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提升防治成效,降低病虫害对豆角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豆角品质。
一、豆角露地高产栽培技术
1、豆角品种选择
根据郓城县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豆角品种选择应满足耐热、抗旱、生育期适中、抗病虫害、高产优质、商品性好的品种。当地推广应用较好的优质高产豆角品种主要有齐鲁豇豆王、中华一品豇、农豇豆王、绿冠188等几种。
2、豆角种植地的选择与处理
郓城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9℃,1月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7.9℃,无霜期210d左右,平均年降水量700~8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日照时数2400~2600h,光照充足。在豆角种植地选择过程中,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特征种植制度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前茬作物以绿肥作物、禾本科作物或瓜类作物为宜,避免连作,执行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秋季深翻土地25~30cm,晾晒熟化,春季耙地整平,耙细耙实,结合整地做好底肥的施入,通常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kg/667m2,复合肥15~20kg/667m2,过磷酸钙25~30kg/667m2,硫酸钾15~20kg/667m2。底肥施入时,先将有机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撒施化肥,翻耕入土,耙平镇压。
3、豆角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1周,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将豆角种子摊放在干净的布或晒网上,放在阳光下晾晒1~2d,晒种的目的是减少种子内的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通过紫外线照射杀死部分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晒种的过程中每间隔2~3h翻动1次种子,确保每一粒都能均匀地接受阳光照射。晒种结束之后准备50~55℃左右的温水,将晒干后的豆角种子放入水中浸泡20min左右。在浸泡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保持水温恒定并使种子充分接触水,达到消毒的目的。浸种后将种子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播种前为了进一步防止病害的发生,可以使用药剂拌种,常用的药剂包括克菌丹、多菌灵等,按照干种子重量的0.2%~0.3%与种子混合均匀,将药剂与种子拌和,确保每一粒种子表面都能均匀覆盖药剂,拌种后,将种子摊开晾干,待播种。
4、露地豆角科学播种
露地豆角的播种时间一般控制在5月中下旬,采用机械开沟、灌溉、人工点播的方法进行播种处理。开沟深度控制在3~5cm,沟内灌溉清水,等到水下渗之后采用人工点播,每个位置点播种子3~4粒,株距控制在30~35cm,行距控制在40~45cm,覆土厚度控制在2~3cm,播种结束之后,在播种位置上方覆盖农用地膜,两边用土壤压紧时每间隔3~5m压一条土腰带。
5、露地豆角田间管理
①查苗与放苗
一般豆角种子发芽需要7~10d,在豆角出苗后,及时进行查苗,观察地膜表面是否有幼苗钻出,轻轻敲击地膜将地膜上覆盖的水渍去除,检查地膜下面的幼苗生长情况。随着秧苗的生长,要及时将秧苗从地膜下放出,避免出现高温烧苗的现象。破孔放苗需要使用小锄头、竹签或专门的地膜破孔器等工具,在幼苗上方,距离幼苗约5~10cm处,横向破孔,破孔直径约1~2cm,轻轻将地膜撕开,将幼苗从地膜下取出,放苗时要小心,避免损伤幼苗,放苗后将地膜整理平整,苗孔四周用土壤围堵紧实,地膜边缘用土压实,防止地膜再次移位,预防杂草生长。破孔放苗后,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幼苗生长所需的水分。
②间苗与定苗
豆角幼苗出土后约15~20d进行间苗,间苗是指在豆角幼苗出土后,根据豆角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对豆角幼苗进行合理的调整,使豆角植株之间的距离达到适宜的程度,主要目的是保证豆角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促进其健康成长。操作过程中观察豆角幼苗的生长状况,对于生长过密、互相竞争的幼苗,应进行间苗。豆角植株生长到4~5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根据其生长状况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植株进行保留,淘汰生长不良或病虫害严重的植株。定苗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豆角植株的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重点观察豆角植株的生长状况,对于生长不良、病虫害严重的植株,应进行淘汰。
③豆角生长阶段培土工作
豆角生长阶段培土促进豆角根系发育,有利于根系呼吸和养分吸收,减少杂草与豆角争夺养分和水分,培土后形成的垄沟,可以利于排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