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四章 语言发育迟缓教案.docx
2
PAGE1
xxx专科学校
课程名称:言语治疗学序号:20
班级
10康复1
日期
12.4.19
节次
1-2
教学题目:第四章语言发育迟缓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1.掌握语言发育迟缓的概念、症状
2.了解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因
教学重点:语言发育迟缓的概念、症状。
教学难点:语言发育迟缓的病因。
教学活动:讲授实验见习电教操作讨论练习演习
教学资源:挂图模型标本实物文献资料
任课教师签名:
教学进程
复习引入课程(5分钟)复习构音障碍的治疗方法。
新课内容(65分钟)板书、电教与讲述
第四章语言发育迟缓
第一节概述
语言发育迟缓主要临床表现:
特发性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在学前阶段可无明显的心理情绪异常,仍然活泼、愉快,上学后由于语言交流困难,小儿常出现焦虑、抑郁、退缩、违拗等行为问题。该类儿童常学习困难,主要是阅读、理解和计算困难。由于这些儿童的内在语言发育正常,因此可参加一些带有创造性的游戏,也可以绘画。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如用表情和动作表示自己的需求。对母亲能表示依恋,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耍。对患儿进行智力测验时,表现为言语部分差,但操作部分正常,出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的分离。
第二节语言发育迟缓的评定
评定目的:
发现和确定患儿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属于哪一型;与正常儿童相比处于哪一个阶段;评价结果将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
评定的程序和内容:
流程:资料收集评定制定计划、指导训练。
内容:
病史采集(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及康复治疗训练史);
相关检查(听力检查、PPVT、ITPA、WISC-R、WPPSI、构音障碍检查);
语言行为的评定;
鉴别诊断。
评定方法:
S—S法:
基本构成:
听力、发音器官的生理学状态;
语言结构部分主要以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
与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相辅相成的基本性操作过程);
作为语言能力部分的交流态度。
课程小结(5分钟)
课后练习题(5分钟)
教学评价与分析:
授课中注重联系实际与理论对比讲解,有利于学生的对知识的学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