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拓展模块)-信息终端操作与维护教学设计 项目1配置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外围设备任务2 组装计算机.doc
PAGE
1-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任务2组装计算机
授课学时
所属专题(章节)
项目1配置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外围设备
授课形式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指导,以系统实训项目的实施为主线,以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以安装主机-连接外部设备-通电测试的任务为主线完成教学。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思政)目标
认识各配件;
了解各配件的组装方法。
能组装主机;
能将主机与其他部件连接并通电测试。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难点突破
组装主机各配件;
连接外部设备;
通电测试。
组装主机各配件。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课前学习任务:观察记录自己家里、学校机房、教室的计算机、移动终端和常用外围设备的组装连接情况。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接收任务,完成任务并记录。
通过课前任务,让学生带着准备进入课堂。
课中
[任务导入]项目组将组装计算机的所需的配件购买齐全,现在需要将这些配件组装完成。
[任务实施]
任务分析
组装计算机时,先要准备好工具、清点好所有配件,认真阅读说明书,安装时先安装主机,然后将主机与其他部件连接起来,最后通电测试。
[问题]组装计算机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安装主机
安装CPU
[演示操作]向右上拉开主板上CPU安装插座旁的锁杆,把带有保护盖的用于固定CPU的金属方框向上抬起,然后将CPU上针脚有缺针的部位对准主板上的CPU插座上的
缺口,轻轻地装入,最后放下固定方框并扣好锁杆。
安装内存条
[演示操作]掰开内存插槽两侧卡扣,将内存条缺口垂直对齐内存槽的凸点,两端用手指稍微用力向下插入内存条,当听到清脆的咔嚓声时,就表明内存条安装好了
安装固态硬盘
[讨论]将固态硬盘按正确方向插入主板对应插槽内,然后拧上螺丝固定好。
(4)固定主板
将主板平稳放入机箱内,对齐主板外部接口与机箱背面挡板孔位,再对齐主板上与机箱底部的螺丝孔,最后用螺丝将主板固定好。
抛出问题,引入本次课内容。
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师观察了解学生操作情况,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提出问题,师生讨论。
小组探究学习
通过情景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对选购设备的兴趣,引导学生重视它、学好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5)安装散热器
[学生实践]为CPU涂上散热硅脂,再按说明书安装好风冷散热器或水冷散热器,最后将CPU风扇电源线接到主板CPU风扇电源接头上。
(6)安装显卡
先拆卸机箱背面挡板,然后把显卡插入主板显卡插槽中,用螺丝将显卡固定在主机箱上。
(7)安装电源
将电源放进机箱的电源安装位置,对齐固定螺丝孔后拧上螺丝。
(8)连接和整理线缆
各个部件安装完成后,仔细连接和整理好机箱内的各种线缆。
2.连接外部设备
盖好主机机箱,将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外部设备接入主机,最后插上显示器和主机的电源线。
3.通电测试
打开主机电源,听到风扇转动的声音,机箱上的电源和硬盘指示灯亮,显示器屏幕上显示正常的开机信息,说明计算机组装成功。
课堂总结:
组装计算机的顺序一般是什么?
安装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
如何判断计算机组装成功?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提问的形式引导通过平台抢答,请学生边演示讲解边操作
学生总结归纳相应的知识点;学生代表演示讲解。
引导学生明确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基本思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公平对待学生,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成就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
1.分小组拆解并装回一台台式计算机,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
2.通过网络查询工业控制计算机结构、性能,与个人计算机进行对比,说出它们的区别。
指导并收集方案,做分享准备。
小组完成方案。
巩固知识,提高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