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7认识空气 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docx

发布:2025-06-08约1.8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湘科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7.认识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水和空气》

课题

7.认识空气

课时

1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及要求

1.2.空气和水是重要的物质

1-2年级②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发现空气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探究实践

通过通过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

态度责任

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一袋空气;3.班级记录表。

学生:1.一袋空气;2.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课前谈话,提出要求。

一、导入和聚焦(预设5分钟)

情境导入:[材料准备:一袋空气;PPT]

出示一袋空气。

提问1:这里面装有什么呢?

提问2:空气是什么样的呢?用什么办法认识它呢?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我们可以像观察水那样去观察空气。

二、探索:(预设25分钟)

1.观察空气[材料准备:一袋空气;PPT]

提问1:这个袋子里装有空气。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空气呢?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眼、鼻、舌……)

小结:我们可以用感觉器官来观察。

提问2:通过观察,你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吗?

全班交流、分析。

(1)空气是无色、透明的。

提问:我们周围有空气吗?隔着空气你能看到周围的物体吗?说明什么。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无色、透明)

(2)空气是无气味、无味道的。

提问:空气有气味、有味道吗?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与花香比与水比)

小结:空气像水一样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板书:无气味、无味道)

(3)空气能流动

提问1: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全班交流分析。

演示:慢慢打开一袋空气。

提问2:有什么办法能看见空气的流动呢?说说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我们借助蚊香烟来观察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演示:蚊香烟飘动

提问3:你发现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全班交流分析。

(板书:向四面八方流动)

(4)空气没有确定形状

提问:水有形状。那么,空气有形状吗?说说你的理由。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空气也像水一样没有确定形状。

(板书:无确定形状)

提问2:怎样把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呢?

全班交流、分析。

出示记录单。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提问4: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空气是什么样的吗?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空气是透明、无色、无气味、无味道、能流动、无确定形状的气体。(板书:气体)

3.空气污染了[材料准备:PPT]

提问:你这个现象吗?为什么要戴上口罩呢?说说你的理由。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如果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杂质增加时,空气的透明度就会下降,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4.自我评价[材料准备:PPT]

谈话:你对今天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打几颗星。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疑难解答】

1.一年级学生在观察物体特征的时候,做不到全面、有序怎么办?

教师可以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及有序观察的方法。在实际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耐心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同时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观察的技巧。教师也需要边演示边板书,帮助学生建立感官与特征的对应联系,形成有序观察的习惯。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逐步培养学生全面、有序观察的习惯和能力,为他们的科学探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讨、反思(预设5分钟)

提问: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

四、板书设计

7.认识空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