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内伤学PPT课件 内伤概论.pptx
第一章内伤概论;目
录;第一节
分类与病因病机;一、定义
凡人体内部气血、经络、脏腑受损或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者。
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伤科的内伤一般是由外力损伤引起。;二、分类
分类方法
(一)根据病理不同
(二)根据受伤的时间
(三)根据受伤过程、外力作用的性质
(四)根据受伤的部位
(五)根据受伤的程度;(一)根据病理不同
1.伤气气闭、气滞、气逆、气虚、气脱。
2.伤血瘀血、血热、血虚、亡血、血脱。
3.伤气血肿痛并见。
4.伤经络循经扩散或经络受阻。
5.伤脏腑内脏受伤。;(二)根据受伤的时间
1.新伤2周以内。
2.陈伤2周以上。
(三)根据受伤过程、外力作用的性质
1.急性损伤突发暴力。
2.慢性劳损外力经年累月。;(四)根据受伤的部位
1.头部内伤颅脑损伤。
2.胸部内伤胸壁及内部气血、经络或脏腑损伤。
3.腹部内伤腹壁及内部气血、经络或脏腑损伤。
4.腰部内伤腰部软组织及内脏损伤。
(五)根据受伤的程度
1.轻伤症状轻微,无生命威胁。
2.重伤症状重,危及生命。;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因从外界作用于人体的伤病因素。
外来暴力。
肌肉收缩。
2.内因从内部影响人体的伤病因素。
3.外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内外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损伤。;(二)病机
1.气血气血紊乱。
伤气。
伤血。
2.营卫卫气营血的生理、病理,关系到皮肉消长和病变。
3.筋骨与气血肝肾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4.经络生命活动、疾病变化和治疗作用与经络密切相关。
5.脏腑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第二节
症状体征;一、全身症状体征
1.轻微内伤多无全身症状体征。
2.一般内伤气滞血瘀、经络阻滞、脏腑不合。
3.严重内伤休克。;二、局部症状体征
(一)一般症状体征
1.疼痛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疼痛性质。
伴随症状。
2.肿胀青紫气伤痛,形伤肿。
3.功能障碍损伤后气血阻滞引起剧烈疼痛,肌肉反射性痉挛以及组织器官的损害,可引起肢体、躯干或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二)特殊症状体征
1.气血损伤类别不同则表现不同。
伤气:有气滞、气闭、气逆、气虚、气脱之不同。
伤血:有血瘀、血热、血虚、亡血、血脱之不同。
2.经络损伤不同经络的损伤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3.脏腑损伤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功能,损伤后症状亦不同。;第三节
辨证方法;分类
一、八纲辨证
二、气血辨证
三、脏腑辨证
四、经络辨证
五、其他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
(一)阴阳
八纲的总纲。
1.阴证多见于里证的虚寒证。
2.阳证常见于里证的实热证。
3.疾病形成的根源是阴阳失调。;(二)表里
指人体部位的内外深浅。
1.表证外损皮毛、肌肉、筋骨。
2.里证内伤气血、经络、脏腑。
3.里证病邪重而病位深,表里传变代表发展趋势。;(三)寒热
辨别疾病性质,阴阳盛衰。
1.寒证
2.热证
(四)虚实
辨别正气强弱,病邪盛衰。
1.虚证
2.实证;二、气血辨证
气血辨证是指导内伤诊治的关键。
(一)伤气
气机因损伤而运行失常。
1.气滞伤后气机运行不畅。
2.气闭气机运行完全或接近完全阻滞。
3.气脱气机失调之脱证。
4.气虚气机虚弱无力。
5.气逆气机循行失常。;(二)气血两伤
兼有伤气与伤血的症状。
气血是互根互用,可分而不可离。
损伤后伤气必及其血,伤血又累及其气。
临床上多见气血两伤,但往往有所偏重。;三、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以藏象学说为基础。
(一)肺与大肠辨证
1.肺气虚多见于胸胁陈伤。
2.肺阴虚多见于肺脏内伤日久以致肺阴耗损患者。
3.肺瘀热多见于胸部损伤早期的患者。
4.大肠实热多见脊柱骨折或腹部损伤早期。;(二)肾与膀胱辨证
1.肾阴虚多见于腰部损伤与骨关节损伤后期。
2.肾阳虚多见于年老体衰、久病不愈、劳损过度。
3.肾精不足见于劳累过度、慢性劳损或陈伤患者。
4.膀胱湿热脊柱或泌尿系损伤后,湿热蕴结膀胱。;(三)肝与胆辨证
1.肝气郁结胸胁内伤,恶血归肝,肝气郁结。
2.肝火上炎胸胁损伤后并发感染,气郁化火。
3.肝阳上亢伤后忧思心烦恼怒,气郁化火或颅脑损伤。
4.肝风内动颅脑损伤,或热极火盛,消耗肝阴,热动肝风。
5.肝血亏虚伤后慢性出血或久病消耗肝木,阴血亏损。
6.肝胆湿热胁肋损伤后外感湿热之邪。;(四)脾与胃辨证
1.脾气虚弱慢性伤患或伤后饮食失调。
2.脾阳亏虚慢性病损伤脾阳、伤后饮食失调。
3.脾虚湿困损伤后寒湿之邪内溃于脾,脾阳受困。
4.脾不统血损伤后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