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水的凝结 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pdf

发布:2025-06-12约4.2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湘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的三态变化》单元2.水的凝结教学设计

单元《水的三态变化》课题2.水的凝结课时1

核心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概念

学习2.1.物质的三态变化

②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内容

及要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教学

知道生活中水的凝结现象。

目标知道生活中更多的凝结现象。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思考凝结现象。

运用对比实验,发现水蒸气变成液体现象。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描述水蒸气凝结现象。

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态度责任

1.能对影响因素进行大胆地推测。

2.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

3.能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

教学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重点知道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难点知道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教学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准备学生:塑料瓶,培养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

环节

上课教师自我介绍:

仪式同学们好!

……

观察导入[材料准备:PPT]

一、聚提问:杯盖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焦(预全班交流、分析。

设5分(预设:杯盖跑出来的水跑到杯盖上……)

钟)小结:小水珠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小水珠)

1.研究小水珠的由来[材料准备:塑料瓶,培养皿;PPT]

提问1:小水珠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怎样研究这个问题呢?

二、探小组讨论。

索(预提问2:从这个杯子中能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办法能透过杯子看见

设25分里面的情况呢?

钟)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透明的杯子盖子热水冷水)

提问3:怎样进行实验呢?制定实验计划。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指导:

(1)在两个烧杯里倒入等量的温水。

(2)在1号培养皿里倒入适量热水,在2号培养皿里倒入等量冷水。

(3)分别将两个培养皿盖在两个烧杯上,观察培养皿底部有什么现

象发生。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1号热水2号冷水

培养皿底部无水珠有水珠

烧杯温水温水

提问4: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呢?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蒸发水蒸气)

提问5:两个烧杯都装有等量的温水,为什么1号培养皿底部没有小

水珠呢?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热水温度高)

提问6: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小水滴?

全班交流、分析。

(预设:冷温度低)

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气体形态的水蒸气凝

结成液体形态的小水滴。(板书:遇冷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