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常见药物.pptx
内分泌科常见药物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甲状腺疾病药物
03
肾上腺相关药物
04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05
激素替代疗法
06
其他内分泌药物
01
糖尿病治疗药物
01
糖尿病治疗药物
PART
包括常规(可溶性)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通常用于餐时注射,控制餐后高血糖。
短效胰岛素
包括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泵用胰岛素,提供基础胰岛素分泌,控制空腹和餐前血糖,减少夜间低血糖风险。
长效胰岛素
如NPH(中性鱼精蛋白胰岛素),在注射后2-4小时开始起效,持续时间可达10-16小时,通常用于控制空腹血糖和睡前血糖。
中效胰岛素
01
03
02
胰岛素类药物分类
将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与中效或长效胰岛素预先混合,方便患者使用,同时控制餐后和空腹血糖。
预混胰岛素
04
口服降糖药类型
磺脲类
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但需注意低血糖风险。
双胍类
如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起作用,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应用
单独应用
01
对于新诊断的T2DM患者、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GLP-1受体激动剂可作为单药治疗。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02
在单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联合使用,协同控制血糖。
与胰岛素联合应用
03
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进一步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并降低低血糖风险。
改善心血管和代谢指标
04
GLP-1受体激动剂除降糖外,还可降低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谱和心血管风险,具有综合的代谢益处。
02
甲状腺疾病药物
PART
甲状腺激素替代药
左甲状腺素钠
一种合成的甲状腺素,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及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
01
甲状腺片
由动物甲状腺干燥制成,含有甲状腺素T3和T4,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
02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为甲状腺激素的一种,作用快而强,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短期替代治疗。
03
抗甲状腺药物机制
硫氧嘧啶类
碘剂
咪唑类
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减少甲状腺素合成,常用药为丙硫氧嘧啶。
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减少甲状腺素合成,常用药为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
大剂量碘剂可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同时减少甲状腺的血流量,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碘制剂使用场景
大剂量碘剂可迅速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缓解甲状腺危象症状。
甲状腺危象
术前准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在甲状腺手术前,使用碘剂可以减少甲状腺的血流量,使手术操作更加容易。
对于不能耐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治疗无效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使用碘-131进行治疗,通过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素的产生。
03
肾上腺相关药物
PART
糖皮质激素适应证
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多种原因造成的炎症,如哮喘、风湿病、皮肤病等。
02
04
03
01
抗休克治疗
在严重感染、创伤等导致的休克中,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缓解休克症状。
免疫抑制
可抑制免疫反应,减轻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以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血液系统疾病
可用于治疗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障等。
盐皮质激素调节剂
如螺内酯,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水肿、心衰等。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可抑制醛固酮的合成,从而降低血钾,适用于低钾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
可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疾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抑制剂
肾上腺素能药物分类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可激动α、β受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效应,主要用于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等急救。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混合型肾上腺素能药物
包括α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阻断剂,前者主要用于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后者主要用于降低心率和治疗心绞痛等。
如多巴胺,具有兴奋α和β受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衰、休克等。
1
2
3
04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PART
双膦酸盐类药物
阿仑膦酸钠
可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01
唑来膦酸
适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及变形性骨炎。
02
利塞膦酸钠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
03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可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并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