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厂房修车工位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6-11约2.8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厂房修车工位管理制度

总则

1.目的

为规范厂房修车工位的使用与管理,确保修车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提高车辆维修质量,保障公司生产运营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厂房内所有修车工位及其相关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与管理。

3.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修车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修车工位和设备,保证维修质量。

高效利用:合理安排工位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维修时间。

责任明确:明确各岗位人员在修车工位管理中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

修车工位使用管理

1.工位分配

根据车辆维修类型和工作量,合理分配修车工位。维修部门应提前提交维修任务计划,由车间主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位安排。

优先保障紧急维修任务的工位需求,对于一般维修任务,按照预约顺序或维修难度进行合理调配。

2.使用预约

维修人员如需使用修车工位,应提前[X]小时填写《修车工位使用申请表》,注明维修车辆信息、维修项目、预计维修时间等。

车间主管收到申请表后,应在[X]小时内进行审核并安排工位。如遇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安排,应及时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3.工位使用时间

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使用修车工位,如需延长使用时间,应提前[X]小时向车间主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延长。

对于已预约但未按时使用的工位,取消其本次预约资格,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4.工位清理

维修工作完成后,维修人员应及时清理工位,将工具、设备归位,清理地面油污、杂物等,保持工位整洁。

车间主管应在维修工作完成后[X]小时内对工位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清理或清理不彻底的情况,责令维修人员立即整改,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设备设施管理

1.设备配备

根据修车工位的功能需求,配备相应的维修设备设施,如举升机、千斤顶、扳手、诊断仪等。

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安全可靠。

2.设备使用

维修人员应熟悉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使用设备设施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如有故障应及时报告并维修。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3.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由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试等工作。

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维修记录、更换零部件等信息。

对于大型设备或关键设备,应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设备报废

对于已损坏且无法修复或已达到报废年限的设备设施,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经技术部门鉴定、财务部门审核、公司领导批准后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设备设施应及时清理出修车工位,妥善处理,严禁继续使用。

安全管理

1.安全培训

所有进入修车工位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培训,了解修车工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安全防护

维修人员在修车过程中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

在修车工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维修人员注意安全。

3.安全检查

车间主管应定期对修车工位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维修人员的操作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佩戴等情况。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立即责令整改,确保修车工位的安全。

4.应急处理

制定修车工位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各岗位人员的职责。

发生安全事故时,维修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车间主管和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公司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质量管理

1.质量标准

制定车辆维修质量标准,明确各项维修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维修作业,确保维修质量。

质量标准应根据行业规范和公司实际情况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

2.质量检验

维修工作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进行自检,确认维修质量符合标准后,填写《车辆维修检验单》。

车间主管应安排专人对维修车辆进行抽检,抽检比例不低于维修车辆总数的[X]%。如发现维修质量问题,应责令维修人员重新维修,直至达到质量标准。

3.质量记录

建立车辆维修质量记录档案,记录维修车辆的基本信息、维修项目、维修过程、检验结果等内容。质量记录应真实、完整、可追溯。

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