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国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docx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1路段选择
为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综合使用性能,参考法国道桥中央实验室(LCPC)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指南、结合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研究成果及《道路用高模量抗疲劳沥青混合料(国家标准报批稿)》,本次科研试验路的实施目的,即充分利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优势特点,提升道路综合使用性能,验证其在重载干线公路中应用的有效性。为了科研路段实施方案策划更具针对性,结合前期科研试验段现场调查情况及试验成果,针对交通量较大,路面磨耗、磨损严重的情况,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对原路面铣刨6cm后,铺筑6cmEME2-14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以提高上面层抗永久变形能力,增加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提升表面层抗水损害性能。
2实施条件及要求
2.1集料
高模量沥青混合料选择表面耐磨性更好的玄武岩集料;集料最大粒径为16mm,规格宜为0~3mm、3~5mm、5~10mm、10~15mm。
(1)粗集料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用于一体化单层铺筑时,宜采用耐磨性能较好的集料,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2-1。
表2-1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4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28
表观相对密度密度不小于
t/m3
2.6
吸水率不大于
%
2.0
对沥青的黏附性不小于
5级
坚固性不大于
%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
15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
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
3.0
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细集料
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机制砂,石质宜与粗集料相同,禁止采用山场的下脚料。细集料的尺寸规格列于表2-2。
表2-2细集料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mm)
下列筛孔(mm)的通过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注:(1)视密度不小于2.5g/cm3;
(2)砂当量应不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兰值不大于25g/kg;
(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
(4)棱角性不小于30s。
(3)填料
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2-3。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得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
表2-3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视密度不小于(t/m3)
2.50
含水量不大于(%)
1
粒度范围
0.6mm(%)
100
90~100
75~100
0.15mm(%)
0.075mm(%)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塑性指数不大于
4
注:亲水系数宜小于0.8.
2.2沥青
高模量混合料所用针入度10-25的硬质沥青,其沥青技术要求见表2-4。
表2-4硬质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针入度
0.1mm
10~25
60℃动力粘度
Pa·s
≥2000
软化点
℃
55~71
TFOT(或RTFOT)后
软化点增长
℃
<8
质量变化
%
±0.5
针入度比
%
≥55
若无上述硬质沥青,可采用70#或90#道路石油沥青与硬质沥青颗粒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和,调和后沥青指标需满足表2-4的技术指标要求。其中70#或90#道路石油沥青应满足表2-5或表2-6的技术指标要求,硬质沥青颗粒宜满足表2-7的技术指标要求。硬质沥青颗粒可在施工前与道路石油沥青进行预混,也可拌和时采用外掺方式添加。
备注:
l70#或90#沥青根据市场价格时价确定。
l硬质沥青价格约为:5000~5500元/吨。
l沥青价格会随季节变化
表2-57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80
延度(5cm/mim,15)℃(cm)不小于
100
延度(5cm/mim,10)℃(cm)不小于
20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
46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9.5
针入度指数PI
-1.3~+1.0
薄膜加热试验163℃,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0.6
针入度比(%)不小于
65
延度(15℃)(cm)不小于
80
延度(10℃)(cm)不小于
6
闪点(COC)(℃)不小于
260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2
密度(15℃)(g/cm3)不小于
1.01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