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国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现场冷再生).docx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现场冷再生
施工工艺
一、准备工作
1、施工机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现场冷再生施工需至少配备以下机械设备:
表1-1施工机械设备(一个作业面)
名称
数量
要求
路拌机组
1套
可精确控制加水量及路拌深度
智能水泥撒布
1台
撒布均匀、数量可控
胶轮压路机
1台
25~32T
单钢轮重型压路机
2台
22~36T
装载机
2台
/
洒水车
1台
雾化洒水型
平地机
1台
刮平宽度不小于2米
2、质量检测仪器
表1-2质量检测仪器
使用场地
序号
名称
室内试验仪器
1
水泥胶砂强度、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仪器
2
水泥剂量测试用滴定台、EDTA滴定试剂等
3
重型击实仪
4
标准筛(方孔)
5
标准养护室
6
压力机或路强仪
7
针片状测定仪器
8
压碎值仪
9
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现场检测仪器
10
灌砂筒
11
取芯机(配置15cm和10cm口径钻头)
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水泥
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时,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10h以内),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水泥强度等级可为32.5或42.5级。
2、新碎石材料
根据铣刨料(RAP)的筛分结果,确定添加入的新碎石材料的规格。新碎石材料应干燥、清洁,要求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铣刨料(RAP)
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层施工前,在原道路上取有代表性的铣刨料样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进行下列试验:
图2-1水泥就地冷再生时RAP检测项目与质量要求
材料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RAP
含水率
实测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F41-2008)附录A
RAP级配
实测
塑性指数
实测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
4、水
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用水均应为可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和工程质量时方可使用。
三、配合比设计要求
水泥就地再生混合料级配应符合表3-1的级配要求。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2的要求。
表3-1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
级配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7.5
31.5
26.5
19
9.5
4.75
2.36
1.18
0.6
0.075
90~100
66~100
54~100
39~100
28~84
20~70
14~57
8~47
0~30
表3-2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水泥
一级公路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无侧限搞压强度(MPa)
基层不小于
3~5
2.5~3
底基层不小于
1.5~2.5
1.5~2.0
四、施工要求
1、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的工艺流程宜按图4-1的顺序进行。
2、整个施工及养护过程中,应对再生路段(路幅)封闭交通,各路口设置警示牌,提醒司机及行人。
封闭交通施工放样准备原道路准备新加料
冷再生机组就位摆放和撒布水泥冷再生机铣刨与拌处
碾压整形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
图4-1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
(1)在再生施工之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
(2)标桩(杆)的间距,曲线距离不应超过20米,直线距离不应超过40米。
准备原道路
(1)清除原道路表面(包括不需要再生的相邻行车道和路肩)的石块、垃圾、杂草等杂物和积水,并清理边线。
清除再生路段上存在的井盖等类似结构物。
(3)对原路的翻浆、车辙、沉陷、波浪、坑槽等病害进行处理,使原路基本平整。
5、准备新加料
(1)计算材料用量:
a)根据原道路再生深度内的平均密度,计算每平米新料的添加量。
b)根据每车料的质量或体积,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c)人工摆放和撒布水泥,应根据水泥剂量,计算每一平方米水泥稳定层需要的水泥用量,并确定水泥摆放的纵横间距,使用水泥稀浆车时,应计算水泥浆的喷入量。
(1)新加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2)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由远到近将新加料按计算距离卸置于原路面的中间,并撒布均匀,尽量避免新加料不足或过多。
6、冷再生机组就位
(1)使用推杆连接再生机组,并连接所有与再生机相连的管道。
(2)检查再生机操作人员是否已将所有与稳定剂添加量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3)人工摆放和撒布水泥。使用水泥稀浆车,应检查水泥稀浆车内的水泥和水是否充足。
(4)排除系统中的所有空气并确保所有阀门均处于全开度位置。
(5)检查再生路段内的导向标志,确保导向标志明确。
(6)对再生施工中所需要的其它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