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1).ppt
采样频率全天一个样品连续测量全天多个样品连续测量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5分钟078612345ABCDEFGHABCDEFGHIAAAAAAABBBBBBCC全天一个样品全天连续多个样品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瞬时多个样品四、监测策略1、个体采样覆盖每个操作工种最好全部作业者采样同一班组人数少于8人,全采;多于8人,按课本P313下方表4-1同一班组(工种)中不同作业者数应监测的作业者数采集样本2、定点区域采样原则上凡有待测物质逸散的作业点,分别设点。一个工作场所内有1~3台同类生产设备设一个点,4~10台设2个,10台以上设三个。仪表控制室和休息室设1个。1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60min,最短采样时间不应小于5min,一次采样时间不足5min时,可在15min内采样3次。在每个监测点每天采样2次,每次平行样,浓度变化小,工作1h后任意时间采样2次,变化大在高浓度时采样。3.长期监测经常性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1次,不符合标准的,每3个月监测1次直至合格。预防性卫生监督:连续采样测定3次个体采样与国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比较;定点区域采样与最高容许浓度比较。第三节生物监测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劳动者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评价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概念:是机体与环境因子(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包括环境因子在体内的变化,以及机体在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各种生理、生化改变。一、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的分类接触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xposure)效应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ofeffect)易感性标志物(biomarkerofsusceptibility)(1)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是对各种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它们与内源性物质作用的反应产物的测定值,可提供有关化学物质暴露的信息。包括体内剂量标志和生物效应剂量标志。(二)已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了解掌握职业活动全过程查明各因素存在形式和强度查阅资料综合分析识别方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经验法检验、检测法二、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的内容毒物和粉尘的识别关键在于生产物料的确认掌握和生产工艺过程的调查分析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关键是物理因素发生源的识别和物理参数的分析未知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中的因果判断1、毒物的识别熟悉生产工艺过程,掌握从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所有工艺和化学物化学物料安全清单(MSDS)反应性化学危害过程危害分析过程危害分析过程危害分析:识别和分析化学品加工、处理过程中潜在危害的有组织、系统性的方法。生产过程的危害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失效的可能后果适用于先前发生的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各种事故危害控制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过程危害分析的常用方法假设模式方法:设备因素、人为因素、其他外部因素清单方法:一系列针对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问题清单假设模式/清单方式方法危害和操作性能研究:识别安全、卫生和环境的危害因素,发现引起不能正常运转的各个问题2、粉尘的识别了解基本生产过程分析存在或产生粉尘的生产环节检查粉尘浓度、分散度及二氧化硅含量产生粉尘的工艺固体物料的机械加工或粉碎粉末状物料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物质加热时产生蒸气的冷凝与氧化产生粉尘的行业金属矿、煤矿石英砂生产冶炼与铸造建筑化工与纺织3、噪声的识别行业识别工业、交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噪声噪声动态特性分析频谱分析暴露时间特性分析噪声源声场分布特性分析4、振动的识别接触振动的作业识别局部振动作业全身振动作业振动源的识别5、高温作业的识别依据:高温作业的定义作业场所有生产性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h)的车间作业场所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者2℃以上的作业。经验:常见高温作业行业6、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的识别电离辐射明确放射源个人暴露剂量测定环境电离辐射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非电离辐射详细了解生产设备运行时的电磁辐射状况工人接触情况辐射强度测定及频谱分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