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课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目录 职业性有害因素识别 职业环境监测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及危险度评价 生物监测 工作场所安全卫生评价 工作场所的通风与照明 个人防护用品 判定职业有害因素的方法原理:流行病学研究的因果关系判断法则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因,健康损害是果。 判定职业有害因素的主要依据 临床病例观察 实验研究 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苹果公司正已烷事件 2009年8月,25岁的贾景川在苏州联建科技工作期间因正己烷中毒入院治疗,经过10个月的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2011年他被因神经性损伤被鉴定为9级伤残,随之而来的是联建科技安全卫生部门主管施加的离职压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不得清退受害员工。而联建科技负责人坚持“不离职得不到公司的赔偿”。大部分员工治愈后回到车间工作,少部分员工在签订苛刻的免责协议后离职,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他们将获得8万至14万不等的赔偿金作为终身补偿。 2010年,在苹果公司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即联建科技),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已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正已烷是一种用于清洁某些制造工序使用的零部件的化学品。该工厂重新装配过车间,但没有更换通风系统。 据了解,苹果在2月15日发布的2011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中指出的另一起正己烷中毒事件发生在苏州运恒五金,这家为苹果生产标签的代工厂目前仍有中毒工人尚未康复,但随着当地政府的关闭处理,工厂已在工商部门注销。 报告称,苹果公司查实,所有受到影响的工人均已成功得到治疗。苹果公司会继续跟踪工人们的病历,直到他们完全康复。胜华科技已按照中国法律要求为患病工人和处于康复期的工人支付了医药费和伙食费,补发了工资。137名工人中的大部分已经返回该工厂工作。 时间:1984年12月3日 原因:储气罐阀门失灵 第二节 职业环境监测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一、职业环境检测对象的确定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 (一)采样方式 1.个体采样 2.定点区域采样 (二)采样的测定方式 1.全天一个样品连续测量 2.全天多个样品连续测量 3.部分时间连续多个样品测量 4.瞬(短)时多个样品测量----5分钟 (三)样品的采集 1.气体和蒸汽 ★主动采集----动力系统 ★被动采集----被动式采集仪 ★用可与待测物起化学反应的液体吸收 ★用真空袋或真空容器采集 ★用直读式检测仪 2.采集空气中的颗粒性物质:滤膜 三、工作场所物理性有害因素的测量 监测工作环境中物理性有害因素的强度 特定环境中作业接受个别物理性因素的累计强度 四、监测数据评价和长期监测计划 1、经常性卫生监督:最少每年监测1次,不符合标准的,每3个月监测1次-直至合格。 2、预防行卫生监督:连续采样测定3次 3、个体采样与国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比较;定点区域采样与最高容许浓度比较。 第三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及危险度评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 (一)接触评估的概念 Exposure assessment----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接触评估的内容 (1)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包括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等。 (2)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包括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等。 (3)接触水平的估测:作业环境及生物监测,食物饮水、生活环境的接触。 (二)接触评估的方法 1.询问调查 2.环境监测 (1)职业性有害因素存在的特点 ★多样性:种类多,同时存在多种因素 ★变动性: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不断变动 ★接触的间断性 (2)确定监测对象和拟订监测方案 ★初步了解生产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 ★查阅有关文献和参照其它单位的经验确定监测的主要对象 ★确定监测对象 ★建立监测体系 ★拟订监测方案 ☆监测地点 ☆监测时间 ☆监测周期 ☆监测记录表 (3)接触水平的估计 ★区域定点采样法:结果用平均值和波动范围来表示 ★个体采样法 (4)监测资料的整理和保管 常用统计指标 ★测定点合格率=合格点数/实测点数×100% ★超标倍数=测定点实测浓度/国家卫生标准﹣1 ★测定率=实测点数/应测点数×100% 3.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用于接触评定,可较好地反映内剂量或生物效应剂量,内弥补环境监测不足之处,而且兼具效应评定功能。 (一)危险度评价 1、危害性鉴定--定性评定 主要任务 ★确定需要评定的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