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职业性有害因素第四节物理性有害因素6~7第四章职.ppt

发布:2016-08-10约5.41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 第四节 物理性有害因素6~7 第四章 职业病的诊断与防治 第十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四、电离辐射与损伤效应 五、非电离辐射与损伤效应 电磁波 波长(A)、频率(f)和传播速度(C)之间的关系为:λ=c/f。 电磁波在空中以光速传播,电磁波既然是“波”,就具有波的基本性质,例如波长(与它的频率成反比),就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 根据波的长短不同,将它们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伽玛射线、X射线等。这个排列是按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也就是频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无线电波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当量子能量水平12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这类电磁辐射称为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如 X射线、 γ射线、宇宙射线等。α粒子、β中子、质子等属于电离辐射中的粒子 辐射量子能量<12eV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称为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如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射频及激光等;紫外线的量子能量介于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之间。 四、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Some forms of ionizing radiation include: Gamma rays (γ射线) X rays (X射线) Alpha particles(α粒子) Beta particles (β粒子) Neutrons.(中子) (一)常用电离辐射单位: 放射性活度 照射量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What effects do different doses of radiation have on people? One sievert is a large dose. The recommended TLV(threshould limit value) is average annual dose of 0.05 Sv (50 mSv). The effects of being exposed to large doses of radiation at one time (acute exposure) vary with the dose. Here are some examples: Table 3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ric (SI) units and non-metric units?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和影响因素 1.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 2.电离辐射效应分类 3.电离辐射对机体损伤效应的影响因素 (三)放射病 放射病(radiation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临床上分为: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内照射放射病 4.放射性复合伤 5.放射性皮肤损伤 (四)电离辐射远后效应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是指受照射后几个月、几年、几十年或直至终生才发生的慢性效应。这种效应可以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也可显现在后代身上,前者称为躯体效应,后者称为遗传效应。 远后效应也可发生于一次大剂量的急性照射之后;也可发生于长期小剂量累积作用。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一次大量或多次小量进入机体,又不易排出体外,使机体长期受到照射,同样可引起远后效应。 (五)卫生防护 1.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即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辐射防护应当实现最优化;应当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 2.外照射防 必须具备有效的屏蔽设施,与辐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及合理的工作时间。 3.内照射防护 主要采取防止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人人体的一系列相应措施,同时应十分重视防止核素向空气、水体和土壤逸散。 五、非电离辐射 (一)射频辐射 射频辐射 (radio frequency dadiation):指频率在 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也称无线电波,包括高频电磁场(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和微波(microwave),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较小、波长较长的频段,波长范围为1mm~3km 各波段名称、频率范围及波长 (一)射频辐射 当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达300MHz以上时,作业人员处于辐射场区内。此区的特征是电磁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空间辐射,人们受到的是辐射波能的作用。 通常把波长在1m~1mm的电磁波称微波, 其频率为300MHz~ 300GHz。微波的强度常用功率密度(Pd)表示,其单位为毫瓦/平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