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洛必达法则.pdf
第二部分:泰勒展开式
23nn1
xxxxxxx
1.e1e,其中(01);
1!2!3!n!(n1)!
23nn1
xxn1xnx1n1
2.ln(1x)x(1)R,其中R(1)();
2!3!n!nn(n1)!1x
352k12k1
xxk1xkx
3.sinxx(1)R,其中R(1)cosx;
3!5!(2k1)!nn(2k1)!
242k22k
xxk1xkx
4.cosx1(1)R其中R(1)cosx;
2!4!(2k2)!nn(2k)!
高考数学狂暴必杀技:如何用洛必达法则快速破解参数的取
值范围
导数应用往往是高考数学中的压轴题。其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就是导数压轴题
中的难点问题。
一般情况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用“分离参数”这种方法,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题
目。但是对于剩下的一部分题,在高中阶段,用分离参数的方法却不能顺利解决。
如果想顺畅解决这种类型的题,那么往往只能够进行分类讨论和假设反证。就是
根据题干的条件来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或者假设出一个具体的数值来去进行
反证。但是在使用分类讨论和假设反证的时候,你要有理有据,并且要能够把具
体的数值给反证出来,解题过程往往讨论多样、过于繁杂。
那能不能用一种比较快速的方法来去解决这类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有的。
用“洛必达法则”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
因为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不能解决这部分问题的原因是,在求导的过程中,会出
现型的式子。而这种形式的数学表达式,是在大学里面去学习的。那么现在将
大学的知识往下放一放,运用到高考数学解题中,就会让繁杂的高考题变得简单
可爱起来。
一、什么是洛必达法则?
洛必达法则(lHôpitalsrule)是利用导数来计算具有不定型的极限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求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趋于零时的极限的法则。这个法则是瑞
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JohannBernoulli)所发现的。
虽然是由伯努利所发现的,但是当时洛必达花钱将伯努利的这个发现买了下来,
所以后人误以为是他的发明,故「洛必达法则」之名沿用至今。
与此同时,洛必达法则也被叫作伯努利法则(Bernoullisrule)。
好了闲话少说,我们来看具体的应用吧。
洛必达法则的表示方法:
邻域是无限小概念会用到的,即可以无限地接近的一个范围。强调的内容是可
以无限小,是一个范围。
去心邻域指的是邻域内不包括某一个点。举个例来说,求0的邻域是可以包括
0在内的。但是求0的去心邻域是,是不包括0的在内的。
在中邻域特别简单,以为中心,半径为邻域,
即
邻域
去心邻域
点a的δ邻域去掉中心a后,称为点a的去心δ邻域。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