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docx

发布:2025-05-24约5.1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准确理解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清晰掌握运算顺序,即连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混合同样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熟练、正确地进行20以内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情境图、动手操作学具、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

理解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尤其是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处理好先算的结果与后一个数的运算关系。

运用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相关的生活情境动画、运算过程演示动画、练习题等。

教具:小棒、圆片等实物教具,用于课堂演示和学生操作;磁性数字卡片和运算符号卡片,方便在黑板上进行算式演示。

制作课堂练习卡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如基础计算题、生活应用题、拓展提高题等。

2.学生准备

学具:每人准备20根小棒、20个圆片。

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为学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做好知识铺垫。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如:

8+5=

13-6=

9+4=

15-7=

7+6=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快速说出答案,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2.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做这些加减法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数位对齐、满十进一、借一当十等。

3.教师总结:“大家对之前学的加减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连减和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抢答的方式,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同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探究新知

1.教学连减运算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有10个苹果,小猴子先摘走了3个,又摘走了2个。教师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原来有10个苹果,小猴子先摘走3个,又摘走2个,问题是还剩下几个苹果?”

列出算式,理解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先列出10-3=7,再列出7-2=5;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10-3-2,并提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算式中有两个减号,是连续相减。教师讲解:“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减。”(板书:连减)

探究算法,明确顺序:教师提问:“那10-3-2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之后,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和计算方法:先摆10根小棒,拿走3根,还剩7根,再从7根里面拿走2根,还剩5根,所以10-3-2=5。教师结合学生的操作,在黑板上板书计算过程:先算10-3=7,再算7-2=5,并强调:“在计算连减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板书: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连减运算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经历从分步计算到综合算式的过程,理解连减算式的意义。借助小棒操作,将抽象的计算转化为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的算理和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加减混合运算

创设情境,引出算式:教师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的情境图:湖里原来有7只鸭子,游走了2只,又游来了3只。教师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回答:“湖里原来有7只鸭子,游走2只,又游来3只,问题是现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