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干化学检查的临床意义.ppt
关于尿液干化学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胆红素????BIL2、尿胆原????UBG3、酮体?????KET4、维生素C???ASC5、尿糖?????GLU6、尿蛋白????PRO?7、潜血?????BLD8、PH????????PH9、亚硝酸盐??NIT10、白细胞????LEU11、比重????SG
目前国内开展的项目第2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胆红素反应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氮盐作用于胆红素的中央,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分子的偶氮胆红素,从而产生颜色变化。?2、尿胆原的反应原理: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即尿胆原与醛缩合生成红色的缩醛化合物,既常见的欧氏试剂)。另一种是重氮盐法,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重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化合物。胆红素BIL、尿胆原UBG第3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临床意义:a、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b、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光源接收器第4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胆素原族的检测可以敏感的反映肝细胞功能,临床经验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尿中的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与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的类型提供依据。黄疸大致可分为三类:①肝前性黄疸,或称溶血性黄疸,②肝原性黄疸,或称肝细胞性黄疸,是在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及肝硬化等情况下,肝细胞或肝内毛细胆管大量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泄障碍所致;③肝后性黄疸,或称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肿瘤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造成总胆管梗阻所致。?第5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注意事项:a、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强烈的阳光会加速此反应。放置时间长可使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b、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会抑制重氮偶合反应,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当病人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可呈假阴性。第6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由于分析试纸无尿胆原阴性的梯度,因此,分析试纸不能用来检测尿胆原的减少或消失。d、尿液中的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胆色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可是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一些药物如吩噻嗪等可产生颜色干扰。另外,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可抑制重氮偶合反应,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第7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反应原理: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后者虽不属于酮类,但经常与前两者伴随出现,因而统称为酮体。反应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的复合物。这种测试方法对乙酰乙酸的敏感度为5~10mg/dl,对丙酮的敏感度为40~70mg/dl,并且不与β-羟丁酸反应。酮体KET第8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临床意义: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产生过量酮体,尿酮体的检查对未控制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的诊断很有价值,可以与低血糖、心脑疾病酸中毒或高血糖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第9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全身麻醉后等都可能出现酮尿。另外妇女孕期因妊娠反应呕吐多、进食少,体脂肪代谢明显增多,也能出现酮尿。c、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情况也能出现酮尿。d、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后,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也可能出现酮尿。?第10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注意事项:a、由于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是挥发性物质;乙酰乙酸受热易分解成丙酮;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因此,尿样必须新鲜,检测应该及时,以免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b、干化学法测定酮体时对乙酰乙酸的敏感度约是丙酮的7~10倍,因此,与其他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第11页,共4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反应原理:??尿液VC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VC的还原性,使氧化态的2,6-二氯酚靛酚变成还原态的2,6-二氯二对酚胺。使试纸颜色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