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二).ppt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二;1、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又回到原来出发点,并使其价值得到增殖的运动。
其公式为:G—W…P…Wˊ—Gˊ。
研究资本循环的目的,是揭示资本连续循环运动的条件。;⑵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W′;资本循环全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资本循环的特点:;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可用如下公式来表示:;(3)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资本所有者必须
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
例分成三个局部,使
其同时并存于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和商品
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就是说,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产业资本的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本循环就
叫做资本周转;;第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不能混同;不变资本中的厂房机器、设备可重复使用
的部份属于固定资本;
而不变资本中的原材料、燃料等一次生产过程就被消耗掉的局部和用于购置劳动力的资本那么属于流动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流通的规律;个别资本;社会资本运动是以社会总产品为研究的出发点的;﹙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价值补偿;实物补偿;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阶级把雇佣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实现条件;①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⑵;=;通过上述的实现过程,价值9000的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了补偿,??实物上得到了替换,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就可顺利实现了。概括其实现条件:
Ⅰ(v+m)=Ⅱc(根本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阶级把雇佣工人阶级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局部用作追加资本,而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表现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表达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计时工资;计件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数量变动规律;2、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相应转化为利润率。;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
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
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
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泼起来;有
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
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有300%的
利润,它就胆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
险。
——《资本论》;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卖。其公式为:生产价格=k+﹉P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的价格以生产价格为根底,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商业利润: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局部。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
来源于产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与商业资本家把商品出卖给消费者的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地租: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局部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本质是剩余价值,表达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劳动者的经济关系。
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
本质的锐利武器;
2、对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
指导意义。;;第一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当资本主义开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根本特征的经济危机。;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