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ppt

发布:2016-11-04约字共1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及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四)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商品的有用性(效用) (2)交换价值: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184页)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184)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184)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185)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解释了为什么同一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形成价值 解释了为什么生产商品的各种不同劳动可以比较 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185) 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两个部分所构成: 1、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 2、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物化劳动:又称“过去的劳动”,指以生产品形式存在的已经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产生1。 活劳动: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所新消耗的抽象劳动。产生2。 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 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关系 复杂劳动下的商品价值量,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 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187) 商品价值量与其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 第二,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价值形式与货币的起源 “它们从一般的平常商品中选出一种权威性的商品,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可以永久由这种商品来表现,这种商品被当作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所以能够直接地无条件地同一切商品相交换,这种商品就是货币。” ——恩格斯 (1)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P189) ●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货币流通与货币形式的发展 金银条块:每次交易查成色、称重量 金属铸币: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额面价值,足值----不足值 纸币:国家发行的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信用货币: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 电子货币:储存于电脑中的存款货币,信用卡 纸币的发展 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由名实相符到名实不符,没有新旧之分,没有年老、 年轻之别 中国的“秦半两”从12铢—8—4铢 古罗马的铜币阿斯1—1/2—1/6—1/12—1/24 “在货币的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货币作为商品的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能,因此凝够由符号来代替。” ——马克思 中国的纸币 皮币:汉武帝时,用白鹿皮制作,长宽各一尺,上画彩色图画,价值40万。足见币面价值余币材价值相悬殊 飞钱:唐宪宗(公元806-820年) 交子:宋初(公元995年) 四川 会子、关子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4)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