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范畴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剩余价值范畴 2015011787 张璇 剩余价值范畴 一、剩余价值学说的思想源流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者。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基本内容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 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基本内容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 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基本内容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7)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剩余价值理论 重农学派 18世纪中期;F.魁奈; 法国重农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的论述。 《经济表》;社会再生产过程 A.-R.-J.杜尔哥: “对别人劳动的占有” “自然的赐予” 剩余价值理论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 A.斯密 对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剩余价值理论 赋税原理 D.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地租理论、费用价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利润理论,以及积累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批评了: 德国经济学家J.K.洛贝尔图斯-亚格措夫(1805~1875)的新地租理论 李嘉图:用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来说明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以及否认市场经济必然发生普遍生产过剩危机 英国经济学家T.R.马尔萨斯的经济学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R.托伦斯(1780~1864) J.密尔 J.R.麦克库洛赫 S.贝利(1791~1870) J.S.密尔 等 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古典经济学派瓦解和实证主义经济学派形成、发展的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文献。对经济学家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促进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理论的发展。马克思在研究斯密和魁奈的理论时,建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在研究李嘉图学说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绝对地租理论和生产过剩危机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草稿》 l 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它的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和一些细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这一发现同唯物史观的发现一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57-1858年经济学草稿》 马克思第一次使用了“剩余价值”这一科学用语,科学的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性质和来源,第一次对商品、劳动、价值、货币和资本作了详细而系统的探讨。 阐述了商品以及创造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从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以及这种转化的必要条件,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转化形式和运动规律 《1857-1858年经济学草稿》 重大突破: 1 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分析了劳动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 2 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 第一次分析了资本主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资本论》 《资本论》中心内容: 资本范畴,也可以说,它的中心内容是剩余价值。 《资本论》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揭示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分析了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研究了剩余价值到工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转化。 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阐释 01 产生方式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越发展,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也越大,社会越进步 剩余价值理论的系统阐释 02 绝对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