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之第九章-抗菌药物-第1节抗菌药物总论 - 1共5部分.docx

发布:2025-05-23约1.07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学专业知识(二)之第九章第1节抗菌药物总论

抗菌药物总论

理想的抗菌药物应具备:

对细菌有高度选择性

对人体无毒或毒性很低

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

具有良好的药动学特点

最好是强效、速效和长效的药物

使用方便

价格低廉

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抗菌药物: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药物(磺胺类和喹诺酮)

抑菌药: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包括磺胺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通常为抑菌作用,高浓度为杀菌作用

甲氧苄啶、利奈唑胺

杀菌药: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万古霉素类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

其他:喹诺酮类、多黏菌素类

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培养细菌18-24h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或细菌数目减少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化疗指数CI: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标,用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LD50/ED50。或者是用5%的致死量LD5和95%的有效量ED95之比来表示:LD5/ED95.治疗指数越大,药物毒性越小,临床价值越高。

抗生素后效应PAE:细菌和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抑制的效应。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活性越强。如氨基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达多霉素、多黏菌素列、硝基咪唑类、头霉素类、氨曲南、氧头孢烯类,主要参数是Cmax/MIC或AYC0~24/MIC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无明显PAE的抗菌药,其抗菌效力主要和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时间有关,药物浓度达到4-5倍MIC时,抗菌活性达到饱和,即使药物浓度增加,杀菌效力无明显改变。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糖肽类(万古霉素)、氨曲南,主要参数为%TMIC

时间依赖性+抗菌作用时间长:阿奇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四环素类、克拉霉素、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主要参数为AUC0~24/MIC

首次接触效应: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次接触时不再出现强大的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效应不再明显增强,需要间隔相当时间(数小时),才会起作用。如氨基苷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