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附性大肠杆菌肠炎的护理查房.pptx
肠粘附性大肠杆菌肠炎的护理查房
目录
01.
前言
07.
健康教育
03.
护理评估
05.
护理目标与措施
02.
病例介绍
04.
护理诊断
0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08.
总结
PART01
前言
前言
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Escherichiacoli,EAEC)是引起肠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好发于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及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其致病机制为通过菌毛粘附于肠黏膜,分泌毒素(如肠毒素、细胞毒素)导致肠黏膜炎症、渗出及吸收障碍,临床表现以持续性腹泻(病程>14天)为核心,可伴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肠黏膜损伤。
护理查房是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手段。本次查房围绕1例EAEC肠炎患者的全程护理展开,通过系统评估、精准干预及健康教育,探讨该疾病的护理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PART02
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王某,女,3岁,因“腹泻1周,加重3天”于2023年10月15日入院。
现病史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5-6次,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伴阵发性脐周隐痛,无呕吐、发热;3天前腹泻加重至每日8-10次,含少量黏液,伴食欲减退、尿量减少(约200ml/日),精神萎靡,遂就诊。
既往史
体健,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近期无外出旅行史,家庭成员无腹泻病史。
辅助检查
1
粪便常规:白细胞(+),隐血(±);
2
粪便病原学检测:EAEC(PCR阳性);
5
血气分析:pH7.32(轻度酸中毒)。
4
血生化:Na⁺130mmol/L(↓),K⁺3.0mmol/L(↓),HCO₃⁻18mmol/L(↓);
3
血常规:WBC11.2×10⁹/L(↑),中性粒细胞65%,Hb110g/L(正常);
治疗方案
补液:口服补液盐(ORS)Ⅲ(50ml/kg,4小时内补完)+静脉补液(0.9%氯化钠+10%氯化钾,纠正低钠低钾);
黏膜保护:蒙脱石散1gtid;
微生态调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0.5gbid;
抗感染:因患儿持续腹泻伴脱水,予头孢克肟(1.5mg/kgbid,疗程5天)。
PART03
护理评估
健康史
患儿居住环境卫生条件一般,家长喂养习惯为“饭前不洗手”,病前2天曾食未清洗的草莓。
身体状况
症状:腹泻(8-10次/日,稀水便含黏液)、脐周隐痛(评分3分,数字评分法)、食欲差(仅愿喝少量温水);
体征:T37.8℃,P110次/分(稍快),R24次/分,BP85/50mmHg(正常低值);皮肤弹性稍差,前囟(已闭合)、眼窝稍凹陷;肠鸣音活跃(8次/分)。
辅助检查
见病例介绍,提示轻度等渗性脱水、低钾低钠血症及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心理社会状况
患儿因反复腹泻、腹痛哭闹,家长因疾病知识缺乏(认为“腹泻是小问题”)存在焦虑,担心“留后遗症”。
PART04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1.腹泻:与EAEC感染致肠黏膜炎症、分泌增加有关(依据:每日腹泻8-10次,稀水便)。
1
2.体液不足:与腹泻、摄入不足导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依据: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血钠130mmol/L)。
2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致消化吸收障碍、食欲减退有关(依据:进食少、体重较病前下降2kg)。
3
4.疼痛(腹痛):与肠黏膜炎症刺激、肠道痉挛有关(依据:阵发性脐周痛,评分3分)。
4
5.潜在并发症:重度脱水、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加重)、代谢性酸中毒。
5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EAEC肠炎的预防、护理及隔离知识(依据:家长不了解传播途径及饮食管理要点)。
6
PART05
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
目标
24小时内腹泻次数降至5次/日以内,48小时内粪便性状转软;
48小时内尿量恢复至1-2ml/kg/h(约50-100ml/次),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纠正;
住院期间体重稳定,无进一步下降;
腹痛缓解(评分≤1分);
家长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家庭护理要点。
措施
腹泻护理
病情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量(重点监测腹泻次数、量、性状),留取新鲜粪便送检(病原学+常规);
用药护理:蒙脱石散餐前30分钟服用(与其他药物间隔1小时),双歧杆菌用40℃以下温水冲服;
肛周皮肤保护:每次便后温水清洗,涂抹氧化锌软膏,避免红臀。
体液不足护理
补液管理:口服补液盐少量多次(每5-10分钟喂5-10ml),观察有无呕吐;静脉补液按“先盐后糖、先快后慢”原则(前4小时补累计丢失量的1/2),监测输液速度(婴幼儿<10ml/kg/h);
脱水评估:每2小时评估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尿量,若出现精神萎靡、无尿,立即报告医生。
营养支持
饮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