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同步教学(高教版)(全一册).docx
《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同步教学(高教版)(全一册)
教学板块
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在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病害。教材系统阐述了霜毒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特性、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逻辑清晰,专业知识丰富。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纯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需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和直观素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病害发生机制,掌握防治技术要点,为后续学习其他农作物病害防治及从事农林牧渔生产中的植保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与教材中其他病虫害防治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完善学生的植物保护知识体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设定
1.职业素养:通过学习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防治知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其深刻认识植物保护工作在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从事农林牧渔行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专业能力: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部位的症状表现;熟练掌握病原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传播途径;学会运用综合防治策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霜毒病防治方案。
3.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观察、病害标本制作、模拟防治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三、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中职农林牧渔大类专业学生,他们对农业生产实践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此前学生已接触过部分植物保护基础知识,但对农作物病害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内容接受度较高,而对于抽象的病理学原理、发病机制等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同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积极探索知识;部分学生则依赖教师引导,学习主动性不足。因此,教学过程中需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的症状识别,包括叶片、茎、花梗、种荚等不同部位在发病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典型症状表现。
(2)霜毒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如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孢子囊、卵孢子等)、生长发育条件、传播方式。
(3)霜毒病的发病规律,掌握影响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栽培管理因素(种植密度、施肥情况等)以及发病的季节性特点。
(4)霜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涵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原理、方法及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
(1)准确区分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与其他相似病害(如白锈病、炭疽病等)的症状差异,掌握病害诊断的关键要点。
(2)理解霜毒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以及环境因素与发病之间的复杂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预测病害发生趋势。
(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选择和组合防治方法,制定出经济、高效、环保且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霜毒病防治方案。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设计
1.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霜毒病发病植株实物、高清图片、病害发展过程视频、病原菌显微结构图片等直观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霜毒病症状及病原菌形态,增强感性认识。
(2)案例教学法:引入不同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种植中霜毒病爆发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病害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及防治措施的优缺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病害症状观察、防治方案讨论、模拟实验操作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问题导向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湿度大时霜毒病容易爆发?”“如何从种植管理角度预防霜毒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知识。2.学习策略:
(1)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观察田间病害现象,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寻找答。
(2)实践操作学习策略:让学生参与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制作、药剂配制喷洒等实践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对比归纳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对比霜毒病与其他相似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归纳总结异同点,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
六、教学资源准备
1.实物与标本:采集不同发病程度、不同发病部位的十字花科蔬菜霜毒病植株实物及标本,包括叶片、茎、花、果实等,供学生近距离观察。
2.图片与视频资料:收集霜毒病症状高清图片、病原菌显微镜下形态图片、病害发生发展过程视频、防治过程视频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同时准备其他相似病害的相关资料,用于对比教学。
3.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