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单元 第18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件).ppt

发布:2025-05-12约4.87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2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素养提升材料一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与卡特签订《中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该科技协定的签署以及随之建立的中美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标志着中美跨入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合作阶段。对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而言,科技合作关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单纯的科技交流需求。——摘编自陈强、刘园珍《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回顾、动机比较与分歧分析》材料二1979年,中国向美国派出了1330名学生和访问学者,到1983年猛增至19000名。在美方的技术支援下,中国在该时期建设了一批重要的基础科研设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88年建成的北京正负离子对撞机。随着美国对中国技术转让规则的放松,美国公司开始向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大量美国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中国,例如IBM在1989年成立中国分支机构,在华设立了15个联合实验室、25个技术中心等。——摘编自陈强、刘园珍《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回顾、动机比较与分歧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时代背景。(3分)→侧重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有合作的需求;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美科技合作的内容并归纳其特点。(4分)→侧重考查历史理解人才交流;建设科技设施;投资和技术转让;成立研发中心。美国占据优势;双向交流;合作相对良性稳定;科技界与企业界联系日益紧密。拓展阅读“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李振声李振声,遗传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称。他从小学习勤奋,后考入山东农学院。1956年,李振声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奔赴陕西杨凌,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小麦育种的研究。那一年,被称为小麦“癌症”的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对小麦产量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绝收。25岁的李振声决定对小麦品种进行改良,为农民培育出优良抗病的小麦。为解决小麦条锈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李振声另辟蹊径,20多年来,在无数次的试验失败后,李振声团队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问题,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李振声在世界上首创了一套全新的育种方法——小麦缺体回交法,引起了世界遗传学界的高度重视。20世纪末,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人口多,自产粮食不够吃,给世界其他国家增加了负担。2005年4月,在亚洲博鳌论坛上,李振声通过大量的数据驳斥西方国家的观点,使国际上对中国粮食生产的担忧解除。从2003年以来,李振声的科研团队主持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进行中低产田大规模改造和治理,连续10年实现粮食产量增长,突破万亿斤大关。李振声因在小麦研究领域的贡献,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目录易错知识点0501知识梳理02重点思考03看图说史04随堂练习06素养提升07拓展阅读08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版2021版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认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期取得的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知识梳理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无人杨利伟翟志刚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屠呦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百家争鸣莫言序号考点问题解答掌握程度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分别是什么时候成功的?分别是什么时候成功的?“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未掌握□要巩固□已掌握重点思考序号考点问题解答掌握程度221世纪初期,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哪些成就?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未掌握□要巩固□已掌握续表序号考点问题解答掌握程度3袁隆平的主要科研成就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未掌握□要巩固□已掌握4屠呦呦的主要科研成就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未掌握□要巩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