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3185—2022_设施番茄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_黑龙江省.docx
DB23
ICS65.020.20
ICS65.020.20
CCSB05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185—2022
设施番茄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
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18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春杰、王从丽、王旋、常豆豆、赵亚男、黄铭慧、姜野、秦瑞峰、于瑾瑶、
赵磊、蒋丹、谢倚帆。
I
DB23/T3185—2022
设施番茄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番茄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病抗性鉴定技术中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材料、
鉴定场所、育苗和移苗、秧苗管理、接种体制备、接种、病情调查、抗性评价以及鉴定档案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内栽培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L.)对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和北方
根结线虫(M.hapla)病的抗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NY/T1858.8—2010番茄主要病害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8部分: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病鉴定技
术规程
3
root-knotnematodedisease
由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或北方根结线虫(M.hapla)等引起的线虫病害。根系受害后形成
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瘤状根结,初呈白色、表面光滑,后呈黄黑褐色、粗糙,解剖根系可见很小的乳白色
线虫。受害初期植株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后期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萎蔫死亡。
接种体
通过对植株个体发病程度(根结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
1
DB23/T3185—2022
抗病性
disease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体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
3.7
3.8
抗病性鉴定
identificationofdiseaseresistance
根据适宜技术方法鉴定植物对特定病害的抵抗水平。
抗性评价
evaluationofdisease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
4
5
鉴定材料
鉴定材料种子的质量要求按照GB16715.3的规定执行。
鉴定场所
育苗和移苗、秧苗管理及接种均在智能温室内或智能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光照16h/d、温度22℃~
28℃,相对湿度60%~70%。
6
育苗和移苗
6.1
育苗
将待鉴定的番茄种子用10%NaClO溶液浸泡10min,无菌水冲洗后播种在装有无菌蛭石的营养盆
中,每个品种在每盆内播种40粒,于智能温室或培养箱内,常规管理,保留生长健壮、一致的幼苗30
株,长出1片真叶时移苗。
将经湿热灭菌(121℃高温蒸汽灭菌1.5h)的沙和土(V沙:V土=2:1)混合装入直径12cm、深
度12cm的一次性塑料营养钵内,将沙土装至10cm处,每钵浇水50mL。将30株备用幼苗分别移栽
到浸湿的沙土内,每钵内移入1株幼苗,每15钵为一次重复,共两次生物学重复。
7
移栽后的番茄苗置于温室中,每天根据天气和盆栽蒸发量浇水,每周浇1次营养液,番茄植株长至
3片真叶时接种。
8
将已鉴定的根结线虫(M.incognita或M.hapla)卵接种在感病番茄根际土壤,在温室内繁殖45d后
2
DB23/T3185—2022
将接种45d后的番茄根系洗净,放入装有1%NaClO溶液的锥形瓶中,NaClO溶液体积是根系体
系的2倍~3倍,置于摇床200rpm~220rpm振荡或手动用力摇晃3min~4min,然后将根及溶液一起
依次通过200目和500目筛网,用自来水冲洗。收集500目筛网上的卵至烧杯中,用蒸馏水制成卵悬液,
用磁力搅拌器将卵悬液混合均匀,在显微镜下调查卵量,配制成卵浓度为1000个/mL,备用。
9
接种
在番茄植株根部两侧1cm处用1mL微量移液器枪头在土壤中打孔,孔深4c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