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476—2019_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室内鉴定方法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20
B16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476—2019
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室内鉴定方法
2019-12-19实施
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23/T2476—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哈尔滨瑞康源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杰、王从丽、尤佳、胡岩峰、王英男、潘凤娟、黄铭慧、姜野。
I
DB23/T2476—2019
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室内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孢囊线虫病抗性室内鉴定方法中的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空气环境与培养条件、
鉴定材料、育苗与移苗、培养、线虫接种液制备、接种、调查、抗性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大豆孢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NY/T3059大豆抗孢囊线虫鉴定技术规程
3
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3.1
试剂
霍格兰氏(Hoagland)营养液:硝酸钙945mg/L、硝酸钾607mg/L、磷酸铵115mg/L、硫酸镁
493mg/L、铁盐溶液2.5mL/L、微量元素5mL/L、pH6.0,无菌水1L,使用时稀释20倍。
铁盐溶液:七水硫酸亚铁2.7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3.73g、无菌蒸馏水
500mL、pH5.5。
微量元素液:碘化钾0.83mg/L、硼酸6.2mg/L、硫酸锰22.3mg/L、硫酸锌8.6mg/L、钼酸钠0.25mg/L、
硫酸铜0.025mg/L、氯化钴0.025mg/L。
(a)植物生长袋(长17.8cm,宽16.5cm)、(b)快捞夹(长29.8cm,宽23.3cm)、(c)快捞
架(长39.5cm,宽32.5cm)、(d)蛭石(20目)、(e)培养钵(高11.5cm,直径20cm)。
(a)孢囊分离筛(20目、100目、200目、500目)、(b)移液器(5mL)、(c)线虫孵化池、
(d)线虫计数板、(e)光学显微镜(4~40×)、(f)恒温光照培养箱、(g)高压蒸汽灭菌器(121℃、
30min)。
4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要求符合GB3095的规定。
4.2培养条件
2
DB23/T2476—2019
培养箱调至光周期为16h光照、8h黑暗、白天温度28℃、夜间温度22℃、相对湿度70%的循环程
序。
5
鉴定材料
鉴定材料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2的规定。
6育苗与移苗
6.1育苗
将待鉴定的种子播种在装有无菌蛭石的培养钵中,每钵40粒,常规管理。3d后种子萌发出幼苗,
剔除生长不良的植株,保留生长一致的30株幼苗备用。
6.2移苗
(a)浸湿生长袋。向直立的生长袋内滤纸顶端夹缝内加入无菌水10mL,使生长袋中的滤纸充分浸
湿且生长袋底部有少量无菌水存留。
(b)移苗。将30株备用幼苗转移到浸湿的滤纸顶端夹缝内,保持子叶高于生长袋上沿,每个生长
袋内移入1株幼苗。
(c)摆放。每2个生长袋放入1个快捞夹中,将快捞夹放到快捞架上,每个快捞架上放置30个快
捞夹。
7培养
8
8.1
扩繁线虫
8.2收集孢囊
收集感病品种根部及土壤中的孢囊:将感病品种根和根部土壤放入盛有1/3清水的1L烧杯中,用
玻璃棒将泥水混合物剧烈搅拌,静置1min左右,将上清液依次倒入20目和100目的孢囊分离筛中。用
高压水枪冲洗20目筛子上的感病品种根、土壤及残留物,将落入100目筛子上的孢囊冲洗至烧杯中,
用置于漏斗架上的单层滤纸(直径为12.5cm)过滤。用毛笔轻轻地刷分布于滤纸边缘的孢囊,收集后
即得到大量孢囊。
将收集的孢囊转移到200目筛子上,下面套500目筛子。用橡皮塞在200目筛子上碾磨孢囊使卵释
放出来,高压水枪冲洗,收集落于500目筛子上的卵。
将线虫卵悬液加入线虫孵化池内,置于恒温培养箱(28℃,黑暗)内孵化4~5d,收集孵化出来的
3
DB23/T2476—2019
8.5二龄幼虫接种液制备
将二龄幼虫悬浮液注入线虫计数板,于光学显微镜下调查二龄幼虫浓度,不断稀释使线虫浓度调至
170条/mL,并作为接种液,备用。大豆孢囊线虫不同生理小种二龄幼虫接种液制备方法相同。
9接种
待测植株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