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用型)》课程标准.pdf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24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高等职业院校对各专业学生进行个体和职业认识,
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和职场生活有初步的认识,还能促使学生正确的认
识自我、筹划未来并拟定人生发展方向和职业路线,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和指导
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和职业素养。
1.2课程设计思路
(1)发挥学生主体,设计教学系统。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
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能够自我教育的“参与者”。在课程过程中充分运用
案例分析、市场调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接触并接受的知识、能力真正源于实
践。
(2)贴近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适应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贴近
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以专业、职业、职业理想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了解自己
——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树立正确职业观——学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相互衔接并逐
步深化的不同教学模块。
(3)注重学生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学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建立以帮助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协作为教育目标的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
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
(4)探索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丰富实用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
法,才能让学生消化吸收,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素质拓展等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
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二、课程目标
2.1总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为辅,理论和实践课程
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大学生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及树立创业
意识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家就
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和职业道德观念,锻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求职的技巧
和礼仪及树立创业意识。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掌握职业、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2)熟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原则与步骤。
(3)熟悉兴趣与职业兴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4)熟悉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
(5)熟悉探索职业世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6)熟悉职业生涯决策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7)掌握职业生涯决策的方法。
(8)了解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内涵,掌握提升专业能力及通用能力的途径。
(9)了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10)熟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1)了解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熟悉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政策和特殊政策。
(12)掌握简历的不同形式、基本要素及其撰写方法。
(13)掌握求职信的格式要求、就业推荐信及各种证书。
(14)掌握笔试前的准备及笔试的方法与技巧,以及面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5)了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和就业心理准备。
(16)熟悉常见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及其调试方法。
(17)了解大学生就业观的常见误区。
(18)了解进入工作岗位前需做哪些准备,明确大学生与职业人员的不同角色。
(19)了解新的职业环境并做好应对准备,以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