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docx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C的质量分数越小,A正确;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B错误;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所以加催化剂与不加催化剂c(C)相同,C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
点评:灵活运用勒沙特列原理。
2.将0.1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90℃,溶液的pH不变的是
A.氯化钠
B.硫酸
C.氢氧化钠
D.葡萄糖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氯化钠和葡萄糖溶液常温呈中性,pH=7,加热到90℃,Kw增大,c(H+)=c(OH-),溶液仍呈中性,但Kw增大,c(H+)和c(OH-)均增大,pH减小;0.1mol/L硫酸中c(H+)=0.2mol/L,加热到90℃,c(H+)不变,pH不变;0.1mol/LNaOH溶液中c(OH-)=0.1mol/L,升温到90℃,c(OH-)不变,但Kw增大,所以c(H+)增大,pH减小。
考点:水的离子积
点评: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w增大。
3.(8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
(1)该反应正向为ΔH????0;若该反应符合如图所示的关系,则在图中,Y轴是指????????????????????????。?(答出一种即可)
(2)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正=v(H2O)逆?????????????d.c(CO2)=c(CO)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0.9·c(CO2)·c(H2)=c(CO)·c(H2O),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温度为?????℃。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原化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CO2或H2的百分含量(2)b、c(3)800℃;正;不变试题分析:(1)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图中随着温度升高,Y轴代表的物理量减小,Y轴可表示CO2或H2的百分含量。
(2)该反应各物质都是气体且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不变,所以不管是否平衡压强都不变,a错误;混合气体中c(CO)不变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中H2和H2O速率相等,所以v(H2)正=v(H2O)逆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CO2)、c(CO)浓度不变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而不是二者浓度相等,D错误。
(3)=K=0.9,此时温度为800℃;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气体的m和n均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平衡状态标志??化学平衡移动
点评: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学会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4.已知反应:①101kPa时,C(s)+1/2O2(g)=CO(g);△H1=-110.5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H2=-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
B.若碳的燃烧热用△H3来表示,则△H3△H1
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多,∣△H3∣∣△H1∣,A正确;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C中浓硫酸溶于水也要放出热量,D中醋酸电离需要吸收热量。
考点:燃烧热?中和热
点评:准确理解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
5.在密闭容器中,反应A(g)+2B(g)C(g)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1c(B)=0.200mol·L-1c(C)=0mol·L-1。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反应①、②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