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23历年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docx
2010-2023历年河南省武陟一中西区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25题)
1.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
C.《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C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2.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顾炎武(1613-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洛克。
3.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学艺术形式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现状的反映,在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结合本题,答案选C项,ABD三项则是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文学成就产生的根源。
4.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B是在14—18世纪左右,此时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C也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主要是工匠或技师,科技发明主要是生产经验的积累,也不能说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D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得到紧密结合。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5.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选项,是对材料的表面化解读,尤其是望文生义,被材料中的“士农工商”所迷惑,成为很多学生的首选;B选项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不是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C选项,以偏概全,只是对材料某一角度的理解,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完整性。此题的关键在材料的最后一句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才是王阳明要表达的主题,即理学家们讨论的心、性、道等哲学问题,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正心诚意就是得道,就是明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6.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意思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来解答。中世纪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教教会的控制,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日心说开始突破教会神学束缚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日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