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docx
PAGE/NUMPAGES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中国力争到2060年针对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实现全部吸收,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 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
【答案】C
2.如图是有关CO2的实验,其中只能证明CO
A. B.
C. D.
【答案】D
3.下列对生产生活中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增雨——干冰升华吸热
B.活性炭用于净水器——活性炭能够除异味和杀菌
C.金刚石切割大理石——金刚石硬度大
D.石墨烯用作新型电阻触摸屏的电极——石墨烯导电性强
【答案】B
4.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学好化学知识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先用手电筒做灯火试验
C.在有明火的区域内不能喷含有酒精的消毒液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
【答案】C
【点拨】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室内放置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A错误;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先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B错误;酒精是易燃物,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含有酒精的消毒液,易引起火灾,C正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应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D错误;故选C。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气
C.收集 D.验满
【答案】B
【点拨】实验室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CO2,因为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B符合题意,故选
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木材经化学品处理,剥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制成的木材海绵,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这种新型海绵在容量、质量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超越了现有的所有其他海绵或吸附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木材海绵中碳原子不再运动
B.木材海绵不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C.木材海绵吸附油污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D.木材海绵能够有效解决石油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的污染
【答案】D
【点拨】原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故A选项错误;木材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故B选项错误;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故C选项错误;木材海绵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能够有效解决石油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的污染,故D选项正确;故选D。
7.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精准合成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10
A.其结构与金刚石均不同
B.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碳原子不是决定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答案】B
【点拨】C10和C14是环状结构,金刚石是立体网状结构,其结构与金刚石均不同,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C10和C14都是只含碳元素一种元素的纯净物,都是碳的单质,故B选项符合题意;C10和C14是碳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对于C10和C14来说,它们的化学性质分别是由
8.我国学者开发了促进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
B.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有CO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
【答案】C
【点拨】二氧化碳(CO2)和氢气(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9.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点燃
B
区分N2和CO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鉴别CO和CO2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
【答案】C
【点拨】CO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两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C
10.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碳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B.木炭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是因为碳原子最外层已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
C.盛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放入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木炭有吸附性
D.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使人死亡,所以CO
【答案】C
【点拨】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是碳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如C60是由分子构成的碳单质,故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