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docx
第PAGE页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某饼干中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中的“铁、镁、锌、钙”是指()
营养成分
铁
镁
锌
钙
含量(mg/100
4.5~
90~
3~
280~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非金属
【答案】C
2.“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间隔
【答案】D
【点拨】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液化是氢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3~4题。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开启月背“挖宝”之旅。长征五号的推进剂有煤油、液氢、液氧。探测器带回的月壤中含有大量安全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He?3,He?
3.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氢中氢分子间的间隔比氢气中氢分子间的间隔小
B.液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液氢与液氧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
D.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3.A
4.B
【解析】
4.【点拨】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B选项说法错误。
5.我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操控技术,从Ca原子束流中直接俘获相对原子质量为41的钙原子,实现了对相对原子质量为41的钙原子的灵敏检测。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Ca
B.钙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1个Ca2
D.相对原子质量为41的钙原子的核内有20个质子
【答案】D
【点拨】2Ca表示两个钙原子,A选项错误;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选项错误;1个Ca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0?2=18
6.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路过桂花园,闻到桂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
压强增大,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
氧气、液氧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者的构成微粒相同
【答案】C
【点拨】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不变,
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过氧化氢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元素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结构观: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D.转化观: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
【答案】A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原子结构模型
C.物质构成模型 D.原子、离子转化模型
【答案】D
【点拨】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A不符合题意;原子中,质子在原子核内,故B不符合题意;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间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0.载人航天器中处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丁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答案】B
【点拨】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乙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丙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因此元素组成不同,A说法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B说法正确;丁是甲烷,一个丁的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C说法不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不是分解反应,D说法不正确;故选B。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氯化氢由分子构成,则氯化钠也由分子构成
B.氖原子、氩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所有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