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发布:2025-05-06约4.3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则(???)

A. B. C. D.

2.已知为虚数单位,若,则(???)

A.10 B. C.5 D.

3.已知向量,,若,则(???)

A. B. C.-6 D.6

4.已知,,则(???)

A.1 B. C. D.

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第一象限的点在抛物线上,若,则(???)

A. B. C. D.

6.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为等差数列,若,则(???)

A.-63 B.63 C.36 D.-36

7.设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坐标原点为,第一象限的点在双曲线上,连接并延长交双曲线另一点,若,则(???)

A. B.8 C. D.

8.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都有:,且,则(???)

A.1600 B.1601 C.820 D.821

二、多选题

9.已知实数,,满足,则下列不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

10.已知函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函数的周期为

B.此函数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C.此函数在区间上有7个零点

D.此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11.一个圆柱表面积为,体积为,则下列四组数对中,可作为数对的有(????)

A. B. C. D.

三、填空题

12.已知是等比数列,且,,则.

13.若圆与曲线有两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14.已知表示不超过的最大的整数,如,,若方程的正实数根为,则.(参考数据:)

四、解答题

15.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的面积为.求的周长.

16.如图,在三棱柱中,平面.

??

(1)求证:平面平面;

(2)若,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17.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8.已知函数.

(1)若,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讨论的单调性;

(3)当时,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小值.

19.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不与,重合),满足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当点在椭圆的上顶点时,的面积为.

(1)求的方程;

(2)已知不在轴上的动点在定直线上运动时,直线、分别交椭圆于两点,.

(i)求证:为钝角;

(ii)求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A

A

C

D

BC

BCD

题号

11

答案

ABD

1.D

【分析】求解分式不等式再求交集即可.

【详解】,

故.

故选:D

2.B

【分析】利用复数除法运算求出,再利用共轭复数及复数模的意义求解.

【详解】依题意,,,

所以.

故选:B

3.C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及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列式计算得解.

【详解】向量,,则,由,

得,所以.

故选:C

4.B

【分析】利用和差角的三角函数公式,结合同角公式计算得解.

【详解】由,得,即,

由,得,

因此,所以.

故选:B

5.A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求出抛物线的准线,再利用定义求出,进而求出即可得解.

【详解】抛物线,即的准线方程为,由,得,

解得,又抛物线过点,则,而,解得,

所以.

故选:A

6.A

【分析】根据可得,进而可得的公差,从而可得通项公式,再求解即可.

【详解】即,故.

设的公差为,则,解得,又,

故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故.

则.

故选:A

7.C

【分析】连接,可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设,则,然后结合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再由两边平方化简可求出,从而可求出.

【详解】连接,由题意可得,,

因为,所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设,则,,

所以,得,

所以,,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所以

所以,即,

所以.

故选:C

8.D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导出,再赋值,结合累加法及等差数列前和公式计算得解.

【详解】依题意,由,得,两式相加得,

而,因此,

取,则,

所以

.

故选:D

【点睛】关键点点睛:利用迭代法及不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