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肽BSN-37-MPX真核细胞表达、纯化及其抗菌作用研究.pdf
摘要
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抗生素效果逐渐减弱,严重危
害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在寻找抗生素替代品的过程中,发现抗菌肽具有抗
菌活性好、抗菌谱广、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调
节作用。然而,抗菌肽的提取是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最大难题。首先,天然抗菌
肽的提取步骤繁琐并且得到的含量低;其次,化学合成的抗菌肽成本高、价格贵。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获得抗菌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体现在成本低、产量高和技
术成熟。本研究围绕抗菌肽MPX/BSN-37活性检测,体外表达和纯化串联基因
MPX和BSN-37,并研究其粗提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及体内的抗菌作用,具体工作
如下:
通过分别测定抗菌肽MPX、BSN-37活性和MIC,确定抗菌肽MPX、BSN-37、
MPX+BSN-37对大肠杆菌Y157最小抑菌浓度为12.5、25、25μg/mL。抗菌肽
MPX、BSN-37杀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MPX在4h内具有良好的杀
菌活性;4×MIC条件下,1h后抗菌肽MPX与BSN-37联用能够显著降低活菌
数,且杀菌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
发现细菌形态发生皱缩,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表明抗菌肽MPX和BSN-37联
用能够使细菌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内容物外泄。以上结果表明,抗菌肽MPX
和BSN-37具有良好的体外杀菌活性。
为评估融合抗菌肽MPX/BSN-37的抗菌效果,构建融合蛋白的Vero细胞真
核表达系统。首先设计抗菌肽MPX和BSN-37串联,并在片段前面添加SUMO
大分子标签蛋白和后面与6×His标签相连接,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利用T4连接
酶将目的片段与线性化载体pcDNA3.1进行体外同源重组连接,成功构建了真核
表达载体pcDNA3.1-SUMO-MPX-BSN-37(简写:P14)和pcDNA3.1-SUMO(简
写:P0)。Vero细胞转染对照质粒pcDNA3.1-GFP,荧光下细胞呈现绿色,表明
转染方式可行,且转染效率较高。质粒P14和P0转染Vero细胞后,经Western-blot
检测,转染P14质粒的Vero细胞在28KD处有明显的条带,转染P0质粒的Vero
细胞在13KD处有明显的条带,说明串联抗菌肽成功在Vero细胞中表达。为了
确定目的蛋白最高表达量,筛选质粒最佳转染浓度,结果显示,质粒浓度低时,
I
P14的量与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线性关系;转染质粒P14的量在2μg的时候,
蛋白表达量最高。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14,并在Vero细胞中
成功表达,且发现表达量在转染质粒的量在2μg时最高。
为探究粗提抗菌肽MPX/BSN-37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小鼠经灌食粗提
抗菌肽后对大肠杆菌Y157的预防效果,本实验选取20g左右健康昆明小鼠,随
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即阴性对照组(NC),P0低剂量组(P01.5mg/mL),
P0中剂量组(P04.5mg/mL),P0高剂量组(P07.5mg/mL),P14低剂量组(P14
1.5mg/mL),P14中剂量组(P147.5mg/mL),P14高剂量组(P147.5mg/mL)
组。动物试验评价指标包括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脾
脏中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分析小鼠肠道炎性相关因子。结果发现,高剂量组
7.5mg/mL粗提抗菌肽MPX/BSN-37能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提高小鼠脾
+++
脏中CD3,CD4及CD8的T淋巴细胞总数及各亚群的百分比以及小鼠空肠中
炎性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的水平。同时,免疫组化法发现灌胃粗
提抗菌肽后能提高小鼠空肠中巨噬细胞标记物F4/80、CD68的数量。以上结果
表明,高剂量组7.5mg/mL粗提抗菌肽MPX/BSN-37能明显提高小鼠免疫水平。
再者,小鼠经灌服粗提抗菌肽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Y157,评估粗提抗菌肽体内
抗大肠杆菌感染效果。动物试验指标包括检测空肠菌落定植情况;肠道炎性因子;
肠道病理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粗提抗菌肽在第三天时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空肠菌
落定植数量,并且可降低大